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颜读论语##十万总裁学论语#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第十五篇,这一篇也以讨论道德修养为主。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有一天,卫灵公突然跟孔子谈起了排兵布阵之事。陈,就是阵,排兵布阵。看来要为打仗做准备了。孔子是不主张动用武力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于是,孔子说,俎豆之事,就是祭祀礼仪的事,则尝闻之,我是有一些了解,略知一二的。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军事战争方面,我还没有学习过呀,实在是帮不了您。

明日遂行,第二天就离开卫国了。由此可见孔子的脾气,是不畏权贵,也绝不会失去自己主张的。这就是直,事关原则就一定要坚守。孔子在军事上不是不会,但他深知战争的伤害。

他一生只有在鲁国,自己的国家才指挥军事,因为名正言顺,保家卫国。在他国如果参与军事伤害他国,就是助纣为虐了。这种事是绝对不能做的。

他生怕卫灵公进一步为难他,进一步囚禁他,于是就逃走了。

人才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卫灵公想孔子为我所用,如果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让别人用。

对于人才,要么是敌要么是友。除非,人才不作为,退隐于世,保持中立,谁都不帮。这也是邦无道则隐的底层逻辑。

孔子知道,这次拒绝了卫灵公,就是化友为敌了,自是凶多吉少。自己带着那么多弟子,还是尽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才好呀!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逃离卫国之后,一路狂奔,在陈国时没了粮食。这一段我们之前讲过了。跟随他的弟子们都饿倒了,爬不起来了。

子路身体好,忙前忙后照顾大家和老师,心里很憋屈。这一路真是落魄呀!子路这种军武之人的性格呀!有些受不了!

如今眼看着师兄弟和老师如此狼狈,身处绝境,就憋不住了。有些生气埋怨,对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

说老师,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君子不是有智慧有办法的吗?怎么也能落到如此田地?语气里都是伤感地埋怨。是真着急呀!平时一起嘻嘻哈哈的同学们都病倒了,天天吃野菜充饥。

孔子见急脾气的子路着急了,就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说,君子即便在穷途末路时也会坚持做正确的事儿,坚守理想信念,等待转机。小人一旦身处绝境,就会不择手段,胡作非为,口无遮拦。

这句话很深,一方面在批评子路的鲁莽,沉不住气,欠缺修行;另一方面,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人面对困境时应该有的态度和行为。

人生的路崎岖不平,沟沟坎坎在所难免,有顺境就会有逆境。顺境皆大欢喜,你好我好大家好。逆境呢?最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候了。

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人在顺境时,就是朋友多好事多;一到逆境时,顿时世界就清净了。

所以,我们说人是经不住考验的,如果要考验就一定要把他推向巅峰,再把他重重摔在地上,然后再看他的品行。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巨大落差之间,本性一览无余。

这就像淬火打铁一个道理。先放炭火里烧得红红的,让它充分膨胀,然后一下子放在冰水里让它急速冷却收缩,排除杂质,提升纯度,增加韧性。

有的人能经受得住艰难困苦,却败在了糖衣炮弹,声色犬马里;有的人可以一起共享福,却无法共患难。

这里的穷,也是极致巅峰的意思。穷途末路是到了低谷,到了巅峰一样是无路可走了。

君子固穷,就是君子无论在何种极致的环境里,都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信仰不动摇,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能够做到不为外界环境好坏所干扰,始终如一,忠贞不二。

人生如果能得一个如此的朋友和配偶,就算没有白活。因为他的光辉能点亮你,让你不再惧怕黑暗。所谓的忠和义,也就是在固穷中显现出来的。

忠诚,不仅仅表现在艰难困苦时会不会不离不弃;一样要表现在飞黄腾达时,会不会喜新厌旧。信义,同样不会因为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相信相伴跟随。

孔子看到眼前情景,看到子路问话,心生感慨呀!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回头又对子贡说,子贡呀!你是不是因为老师是博闻强记的人?是不是认为我是学了很多东西,脑子好使都把它们背了下来?

子贡回答说,当然了,难道不是吗?孔子说,哎,当然不是了。你们还是不懂我呀!其实我很简单,始终坚持那么几件事,贯穿在所有的言行中了。

上论里仁里,孔子对曾子也说过一以贯之的话。这次又对子贡重复说,有什么不同吗?这个一以贯之是所学之说,上论对曾子说的是道。

一个学,一个道,是不同的。因为子贡和曾子的能力不同,悟性不同,自然所谈内容也不同。君子固穷,固的是什么?坚守的是什么?就是这个一以贯之的一。

所以,身处绝境时,有没有办法呢。坚守就是办法,坚持就是办法。

学生们以为学的知识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越多。

孔子说,知识都是有限的,也有用不上的时候。心中的信念、信仰,那个你一直相信的东西,哪怕是个文盲,什么都没有学习过,才是最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我们为人处世,识人断事,难道靠的是知识吗?真的不全是,而是我们内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我们所有得到的,都是我们坚信不疑的,我们永远都得不到我们不相信的。

在信仰和信念面前,一切知识都是皮毛,可有可无。有了就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无妨。这就是信念和信仰远比知识重要的原因。人不是靠知识活着的,而是靠信念。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说完,孔子转过头对子路说,子路呀!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对知识的力量有所了解的人很多,但是对仁德和信仰的力量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如果一个人知道了仁德和信仰的力量,又怎么可能穷途末路呢?因为信仰就是明灯,就是希望,就是指引你走出困境的路径。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说难,天底下最难的莫过于管理一个国家了吧?涉及到多少人事物,权利相斗。可是,你看舜帝,真的是轻轻松松,无为而治。

他是怎么把这么困难的一件事做好的呢?就是他恭己正南面而已。恭己,就是时刻不忘修炼自己的德行,坚持君子之道,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吸引招募天下贤德之士帮助他。

他要干的活儿,都有人帮他干了,而且干得都很好,他不就清闲了吗?舜帝坚守的就是这一,君子固的就是这个一,就是自己的修为,就是自己的信仰。

对于信仰和信念,很多人始终搞不懂之间的区别。信念就是你无比相信的,停留在信的层次上;信仰是信念的升华,是不仅相信而且会去做,用相信的指导日常的言谈举止,指导生活和事业。

舜帝相信仁德自修是正道,就自己先做到,这就是信仰。他做到了,别人就会跟着做,这就是影响力。

所以,儒学的学问不是知识,而是思想。仁德的思想才是儒学的根,就是孔子说的一。

那么这个仁德又怎么体现在普通百姓的日常中呢?我们下节继续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