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未回故乡了。
昨天中午,我在午休。老伴接到一个电话,说我的一位本姓叔叔过世了。原来是万氏房族的永耀叔、?曾任大队小学校长,我的老领导。我赶忙起床,驱车前往故乡悼念仙逝的叔叔。
从滩桥教育路出发,到了岔口,向西前行,好漂亮的柏油马路,一直向我的故乡延伸过去。
我的故乡在浩瀚的长江河畔荆江段北岸的一个小洲上,南面紧靠长江,四周都是堤坊。
行至杨渊八组,我禁不住用手机拍下了美丽的乡村路段。平坦光滑的柏油路两边,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参天耸立,绿叶婆娑,枝叶向公路中间上空伸展,酷似绿色的隧道——我的小孙子曾把它呼作隧道。
不一会,就到了从青安村三组向南通往万新村的水泥路。啊,这就是我的故乡!我下了车,站在公路上,仔细地观赏这里的春色。
公路的左边,无树木,有电杆,是万新三队的农田,我曾抛洒过汗水的地方。田的南头地势高,是肥沃的旱田,适宜种大小麦、棉花、黄豆等农作物。在我是半边户教师的日子里,这里冬季播种小麦,在小麦未收割的春天,在麦行间播种棉花。那时,故乡的农民,次种植棉花为主。我的故乡当时是遐尔闻名的产棉区。我的弟弟,曾任过村团支书,曾是赫赫有名的棉花王培育者——一株棉花杆上结过近两百个棉桃。
通往万新村的水泥路
路的右边,栽有树木,有一部分是四队的农田,大部分是三队的,现在都栽种着油菜。路两边的油菜,长势不相上下。油菜荚碧绿硕大饱满,挂满枝头,顺势微倾,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绿树和村庄掩映在海洋的尽头。故乡的田野,春意盎然,比新媳妇绣的风景画还美!
?家乡的春色
悼念完叔叔叔,我踏上了归途。
此次回故乡,既有伤感,也有喜悦。为啥伤感?主要是为叔叔的逝去,其次是孩提时的伙伴,有的已经早逝。
但更多是喜悦。如今的故乡,旧貌换新颜,我完全认不出了。
通往故居的水泥路
叔叔的屋前,通往我故居的土路已被宽阔的水泥路所代替。那“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的情形早就一去不复返了。路旁的木电杆,已变成了高大的水泥电杆。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种地是要交“提留”的。“提留”包括农业税和公社、大队要交的款项。口朝黄士背朝青天的家乡农民们,交完“提留”后,所剩无几,过着颇贫穷的日子。现在,家乡的农民种田,不仅不交“提留”,还有补贴。早些年,国家拨下专款,搞土地平整,将一些不规则的小坑小塘,填平了,还原成良田。中老年人在家种田,年青人外出打工,故乡人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的长江水变清了,故乡变得更美了。
近年来,家乡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地理位置,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村有卫生室、有广播、有农家书屋、有农资超市综合服务部。村级公路路面已全部硬化,实行了村村通。大多数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不少农户安装了宽带。村民100%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昔日的小平房大多变成了二层以上的小洋楼。不少家庭购置了小车,甚至还有不少“宝马”之类的名车。故乡人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幸福!
我真为家乡的巨变而高兴!
村里有了路灯,村民的小洋楼
(万成林2020.4.22)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7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