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都是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互动的有机整体。在这个社会有机整体中,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灵魂,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总书记在20xx年x月xx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而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根本在人才,根本靠队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前提、必要条件、关键所在,是建立一支适应时代需要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长远成效、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总结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对持续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我们党看来,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手中,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将其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实现以具体工作队伍为平台,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战略资源与动力。
(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是党一以贯之的遵循
我们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要工作,并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思想观点,成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
毛泽东多次在讲话中强调队伍建设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性,他指出:“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邓小平强调,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江泽民认为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他科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刻指出:“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胡锦涛提出,在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宣传思想战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坚持正确方向、精通各自业务、做出突出成绩、受到人们欢迎的各门类专家和业务骨干。”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思想、作出了新判断。***强调,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论断,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多次在各种场合发表关于意识形态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要求重视并整合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力量,他立足全局高度指出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为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提供遵循、指明方向。
(二)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主体保障
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及其责任,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力量保障。任何一个阶级,为了谋求或巩固自身合法的统治地位,都将构建与本阶级利益相符的思想价值体系。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与使命,必须建设一支完备的工作队伍,以成为展开意识形态生产与教化的积极力量,马克思形象地称之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和“伙计”。
“意识形态能否为执政者提供合法性解释、凝聚社会共识对异己的力量进行批判和压制,关键就在于是否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做人民的工作,真正做到将思想转换成领导力,关键在人、在队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一切社会工作都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意识形态工作也是如此。为此,***提出“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工作队伍建设关系到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掌握,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工作队伍手中。因此,加快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主体保障,是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必然要求。
(三)推动形成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合力
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核心力量,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凝聚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合力,转变过往对于单一主体治理的思维,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由多重主体协同合作。在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并进一步发掘思想舆论队伍、教育教学队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及普通人民群众等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有助于推动多维化治理主体力量整合,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
人民作为生成意识形态的主体,也推动着意识形态的实践。意识形态工作实质上就是承担不同职能的工作队伍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争取获得民众普遍认同,凝聚民心的工作。构建多元主体通力协作的意识形态治理体系,使作为生成主体的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意识形态治理的权利与机会,实现传统治理模式下的服从者向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在实践中形成协调效应,有效整合主体资源,实现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意识形态工作主体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无规则的自由。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党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正确处理党政主导与社会协同的互动关系,是任何主体发挥自身能效的根本保证,也是“多利益攸关方”协调运作的必要前提。
(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表现
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始终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价值旨归,彰显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坚持党性就要求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在宣传思想时把准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意识形态队伍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正面宣传党的理论与各项方针,理解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维护中央权威。长期以来,意识形态作为执政者合理化自身统治地位的工具,具有不可磨灭的阶级性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假借意识形态之名,剥夺其他阶级的利益。而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诞生之初就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讲政治,把握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党性、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好、更全面反映人民愿望。”
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建设,聚焦的是培养具有科学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也是价值的主体,必须意识到,“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构筑的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共同体,将服务群众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在满足人民需求时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立足于人民,想人民所想,解人民之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中才能得到持续保障。
二、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构成及其素质要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各国意识形态和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日趋激烈,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严峻的国际威胁与时代挑战,这对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宣传报道、文艺创作、思想教育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亟待完善。做好厘清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组成状况及其存在问题,是推进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党政干部队伍
党内有关法规明确规定,意识形态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责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委(党组)自动形成党政干部队伍,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立足全局整体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统筹意识形态工作整体规划、协调组织和监督管理。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应当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好,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把德才兼备、真正“有两把刷子”的干部选好、用好,对不合适、不适应的坚决做出调整,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领导班子队伍肩负着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重要责任,是督促、管理、净化社会舆论的中坚力量。要使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得到充分保障,就要把这种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班子手里。
(二)思想舆论队伍
意识形态的传播并不会自发进行,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是相辅相成的,思想舆论队伍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思想舆论队伍的根本任务是在社会营造并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舆论氛围,将正向舆论的引导与对错误思潮的合理批判相结合,使宣传工作更具建设性和批判性。直面负面舆论和观点,深入分析错误思潮的本质,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加强舆论宣传的深度和力度。***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他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性质地位、职责使命、方针原则、创新发展等方面,对舆论队伍的建设提出素质要求:“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效果。”这就要求舆论宣传工作者坚定政治定力、巩固理论功底、透视社会现状、提高本领能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更快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多对正面舆论进行宣传,展现社会健康向上的本质,充分发挥正面舆论对于群众的激励、教育作用,从而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坚定人民的理想信念。
(三)教育教学队伍
教育教学队伍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党校教师和科研工作人员为主要构成,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提升他们对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在理性的思考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在意识形态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直接场所。***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
教育教学队伍的建设关乎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进程。***对教育教学队伍提出素质要求,他强调:“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教育教学单位还包含党校,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要场所。***强调“党校姓党”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全部教学内容和科研活动以党性为先,树立党的旗帜、坚定党的意志、完成党的使命,党校教师更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深入学习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面对错误思潮敢于发声亮剑,面对群众提问善于解疑释惑,守住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强前沿阵地。
(四)哲学社会科学队伍
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仅由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决定,还受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负责理论研究,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人才基础。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及话语体系的重要生产主体之一,为党和国家发展不断生产政治思想理念,构建并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素质要求和工作方法,即在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在中国改革建设实践中挖掘新内涵,找到新问题,提出新理论,建立属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向世界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国理念、中国主张,才能更好地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与谬论,在国际舞台掌握话语权。
(五)文艺战线工作队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文艺的教育和宣传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任何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除了物质财富作为基础,还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即文化自信。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生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提高道德判断力、强化道德荣誉感,自觉追求向上向善、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文艺的意识形态功能。***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作品给人价值指引、精神引领,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是根本,因而文艺工作队伍“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文化创新性发展,塑造更多深入人民群众的优秀作品,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六)群众队伍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无产阶级政党虽然是意识形态先进者,承担意识形态生产的重担,但是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把握思想动态,再以群众的反馈作为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理性与可行性的准则,在帮助和促成自在的人民力量向自为的人民力量的转变中不断发掘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目的,即以科学理论武装群众,让理论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内化成自身素养,在民众相互传播与影响中不断改造自我主观世界,提高整个社会群体进行社会实践的自觉程度。
三、目前意识形态工作队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6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