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恐怕是现在头条里争议最大的作家,没有之一。他最受争议的地方主要在对新中国六七十年代生活困难的描写。支持者说他写的是真实的,有的还说他写得还有点保守,真实情况更惨。反对者说当时吃的确实不怎么好,但基本能吃饱,绝不是他笔下的那样悲惨。
我觉得,这种争论永远没有结论。因为中国的国土面积这么大,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南北差距、东西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是客观存在的,那个年代吃的好的、吃的饱的、吃不饱的甚至个别地方饿死人的都可能存在,都有亲身经历者,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是,这个问题就没有是非、没有结论吗?不是。就如本文题目所说,莫言的笔下是真正的中国吗?
肯定有不少网友难以接受:莫言的笔下写的不是中国,难道是外国?
我觉得,还是先用一个纪录片谈起吧。
前几年,一部反映我国地空导弹部队生活的电视剧《绝密543》反响很大,不少电视台进行了重播,笔者看了很多遍。这部电视剧以我国代号“543”的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为原型,生动刻画了我导弹部队二营指战员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刻苦学习导弹知识,发扬“全营一杆枪”的战斗精神,顶住打靶失败的压力,一举击落RB-57D,首创世界防空史用地对空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的纪录。面对专业技术难题、人员不整、导弹零配件短缺等不利因素,二营毅然承担起导弹伏击的重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野外作战。最终,全营克服了重重困难,击落了多架敌U-2高空侦察机,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战绩,受到空军领导的多次表彰,特别是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这是解放后我军唯一一支成建制接受最高统帅接见的部队。
电视剧毕竟是艺术,有虚构,有夸张,有移花接木。要想知道真实历史上的地空导弹部队的情况,还得看纪录片。恰巧,最近央视9套播出了反映543部队真实战斗经历的纪录片《角逐超高空》,通过中国空军作战档案和采访很多当事人,客观反映了当时543部队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作战情况。
有一个片段很有意思。在画面外,解说员讲道:“1962年,那是困难的岁月,台湾坚持反攻大陆,中印边境形势紧张,边境战争一触即发,国内经济已经陷入极度困难。对普通人来说,那时每天要面对的,就是饥饿和营养不良。饥饿也没有放过年轻的地空导弹兵。”随后,画面显示的是“英雄营”二营营长岳振华的访谈:“生活非常困难,我们带的东西呀,一半是白薯面,一半是玉米面,带的口粮。带的一罐油,食油,道上油罐打了,没油了!那白薯面,二连能吃进去,因为二连他要干活啊,那发射架摇起来很重,他不吃东西不行。那一连尽是小知识分子,他吃不进去。”解说继续讲道:“饥饿难捱,晚点名时常有人晕倒。”—-这就是我们当时最可爱的人的实际生活,不但饿,有很多战士都饿晕倒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第一,人们对饥饿并没有抱怨,因为那是共和国的初建时期,而且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上下都困难;第二,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解放军指战员们依然斗志昂扬,取得了辉煌胜利,壮我国威军威!
看到这里,我想,要是莫言写反映543部队生活的小说会怎样写呢?他曾说过,文学作品永远不是歌颂的工具,而是要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阴暗和丑陋。那么,按照他的文学创作手法,一定会把543部队这段艰苦岁月大写特写,战士们是那么饥饿,吃糠咽菜,没有食油,很多战士营养不良,甚至饿倒了。这无疑是真实的,即使增加一些虚构、夸张,也基本符合当时真实的历史。但后边的击落敌机的胜利恐怕就不写了,不能歌颂嘛!但这样的结果就会带给我们一个疑问:如果我们看到的只是部队的战士们多么饥饿,而看不到战士们击落敌机的胜利,那么,这还是那支战绩辉煌、令海峡对岸“黑猫中队”闻风丧胆的英雄部队吗?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意思是作家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练的语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节排列、渲染、夸张、集中矛盾等,使文学作品更加的生动,耐人寻味。这就是说,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光明,也有黑暗;既有美好,也有丑陋。作家的使命,就是通过自己的笔端,通过高度凝练、概括、典型的描写,把社会生活既客观又生动地反映给世人。
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到底在发生着什么呢?除了莫言笔下的饥饿,还有别的吗?不但有,而且很多!请看—-
一是独立自主研制出了“两弹一星一潜艇”!这是国之大器,镇国神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88年明确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话十分中肯。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近些年美国航母在南海、东海会仅仅是“自由航行”吗?
二是先后打赢了几场边防保卫战。六十年代初,我们在西南与印度干了一仗,我边防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和指挥下,紧紧依靠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驱逐了入侵的印军,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六十年代末,我们在东北的珍宝岛与世界两霸之一的苏联干了一仗,我边防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击退了苏军的挑衅,保卫了国家的领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此后还有中越西沙海战,也是我军取得胜利。中国的表现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新中国,面对强权毫不低头,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也让世界意识到仅靠战争手段很难征服中国,直接遏制了阴谋家的战争企图,进一步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三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其中有大量的自主科研成就与研发技术。
四是建成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大量的基础设施。我国主要靠人力修建的84000多座水库,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基础性和中坚性作用。
五是排除种种干扰重返联合国。由于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正确指导,我国与美国、欧洲诸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打破外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我国的严酷封锁,真正跨入了大国的行列,并迎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还是引用周总理1975年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来看那个时代吧—-
“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五年也将胜利完成。我国农业连续13年夺得丰收,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51%。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全国解放以来,尽管我国人口增加60%,但粮食增产1.4倍,棉花增产4.7倍。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八亿人口的国家,保证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业总产值一九七四年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1.9倍,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钢增长1.2倍,原煤增长91%,石油增长6.5倍,发电量增长2倍,化肥增长3.3倍,拖拉机增长5.2倍,棉纱增长85%,化学纤维增长3.3倍。在这十年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1100个大中型项目,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动荡、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反,我国财政收支平衡,即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这才是当时的中国!但是从莫言笔下,你能看出这样的中国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