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短语大全(三字短语有哪些_)

再谈“观音山上观山水

整子(120054383) 20220618 9:20:07

这里我们探讨一下关于“观音山上观山水”上联的词性和音韵以及如何联对的问题。先说一说此联的词性问题。

基本上我们先前已经了解了“观音山”的构词状态以及句子句式。而词性的问题显然比这一方面要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词性是词类的基础,确定词性等于就是我们确定了对一个词语的语言形式的定性,从而进一步才能有效化解句子的意义理解中难题以及认识其中的未知因素。

“观音山上观山水”的构句形式是这样的:“观音山/上/观山水”.“观音山”是主词,是名词,因此与之相对的也必须是主语名词。那么,在“观音山”这个主词中,在对联或诗句中是优先理解的,其次理解的才是“观音”,再其次理解的就是“观”字,这种理解流程是不能顺序颠倒,主次颠倒,轻重颠倒的,否则就突出不了出联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观音”重要不重要,相比“观音山”而言,就不怎么重要。“观”字重要不重要,相比“观音”而言,也就不怎么重要。这种意义理解的强度是逐渐递减的。

观音山,既是风景区,那就得一个区域性质同等的专名来相对,也是山名,那就得一个专用的地名形式来匹配。一般情况,在我们汉语中,“山”的对联用词最优解是“水”字,但是上联的后段已经使用了“水”字,因此,这就出了一个禁止条件。下联再使用“水”字,就违反了语言审美的意向。

观音,既是人名性质,也是神名性质。在抛开历史作为人名的可能性不谈,文化中宗教神化意义就非常明显主导主流理解的。因此,对“观音”的理解,优先理解的就是神名性质,其次才是人名性质。

观,既是佛教中的专用术语,也是在汉语中从专名性质析出动词性质的主体,后段的“观”字 词性就明显发生了变化,是作动词使用的。因此,我们的理解也必须跟随这种变化形式走下去。

上,这是一个在句子中的状语形态且具有方位词的性质。与之相对的,也必须类似。

“观山水”,这是一个事件性质的描述。同“观音山”的主词是一样对称的,在对联中作为整个宾词构造。其中可以同“观音山”三个字的词组构造一样进行有效分解。“观山水”中的“观”是动词,作谓语使用。但在“观山水”中,“观”字的重要性就升级到了第一位置,是必须优先理解的。其次的重要性,就是“观山”。因为在语言构架中,“观山”是从“观音山”中拆空出来的,这个词语如果不相对,整个句子就会走样。

上联的正式语言审美点,其实就是在“观山”二字上,它采取了重现形式。从而增加了整个语句的构造难度。那么一来,在“观音山”中的“音”字就不怎么重要了,因此后面平仄音韵也必须按照这个规律来把握和理解。

很多人的联对由于对词性和语言构造的理解不大到位,经常忽视“观山”二字的重要性,以为“山水”才是重要的,就非常容易被语言表面形式所误导,挖空心思在“山水”上大作文章,就容易走入歧途。这也正是前文“观音山”拆空了“音”字所布设下陷阱。

同样的道理,在“观山”二字中,“观”是重要的,“山”地位就是仅次于“观”字了,相对而言,就是非重要性词语。同样的道理,在“山水”二字中,“山”是重要的,“水”就是非常重要性的。

“山水”,在整个句子中充当了宾语的角色,“山”字是第一个受欢迎的宾客,“水”是后到的宾客。它是一个并列词组,那么,与之相对的也必须是一个并列词组,且该词组在我们的传统文史语言中构造底蕴非常深厚,也一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旅游业中占有主体地位。因此,“山水”之妙在于传统文化历史继承性的功能体现。

继续再来谈一谈对联的音韵问题。

任何诗歌语言中,意境,辞藻,音韵三者缺一不可,而且这三者也是相互紧密关联,浑然一体的。更高的意境,总有更美的辞藻来衬托,更美的辞藻也总有更好的音韵来衬托。《尚书·虞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志,说的就是意境问题。歌永言,说的就是辞藻问题,声依永,说的就是音的问题,律和声说的就是韵的问题。所谓“音韵”,就是“声依永,律和声”。简单解释“音韵”,就是平仄和押韵。

平仄和押韵是由语言和词语来确定的,而不是平仄和押韵决定了语言和词语的选择。这个情况是不能本末倒置的。因此,意境是单一限定的,辞藻对于意境来说,选择的方式就多于意境。而音韵对辞藻来说,辞藻是可限定的,音韵则有更多的选择方式和余地。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里的意思就相当于“一”,就是意境,“二”就是辞藻,“三”就是音韵。从意境到语言辞藻,再到平仄韵律,就是这样的一种辐射演化关系。后者的内容多于前者的内容,由于量上多了,选择的空间就大了,因此,越往后的有些的东西就变得不怎么重要了。

“观音山上观山水”其平仄格式为:

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

根据词性的定义及其理解的重要性程度来决定的,有的平声可变仄声,有的仄声可变平声,这是依据词语可以相互通用的。因此,我例举了此联的三个可对应的平仄格式:

1,仄仄仄/平/仄仄平
2,平仄仄/平/平仄平
3,仄仄平/平/仄平仄

设,0为上联平仄格式:

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

0与1是最完美的联对格式:

0,平平平/仄/平平仄
1,仄仄仄/平/仄仄平

2与3是第二选择的平仄格式:

0,平平平/仄/平平仄
2,平仄仄/平/平仄平
3,仄仄平/平/仄平仄

联对中间一字必须为平声,否则出律,这基本上没有什么疑议。2与3句中第一个字眼可通用平仄,也是没有任何疑议的。但2句成立,3句格式就必须成立。因为2与3句平仄格式是一母双胞胎,是阴阳。但是3句为仄韵押韵韵脚,则必须同0句仄韵韵脚相押,因为这是诗意和诗性的基本体现。如果同为仄韵韵脚,不相押韵,读来就非常拗口,只要押韵,就能朗朗上口。这同样是在语言审美艺术的允许范围之内。

那么,3句的平仄格式后面的押韵或不押韵是否可以用平声来代替呢?即,

3,仄仄平/平/仄平仄。转变为:
3,仄仄平/平/仄平平。

就词性意境具备的基础上,原则上是可以的,但音韵中就缺乏一种气势的感觉。因为“观音山上观山水”中,“上”字达到了高潮部分,之后“观山水”的音韵强度就是处于逐步递减的情况。与之相对的中间一字为平声,则后段文字的音韵强度必须要处于逐步递增的状态中,这就自然形成了一种气势的感觉,而不是给人一种沉郁和被动接受的状态中,这会非常令人不快的。

歌唱音乐的时候也一样,我们不但要打开喉咙,吐字清晰,还要感觉到太阳穴的震动,用大脑来歌唱。有些歌词的演唱也必须同音韵相匹配,例如唱到诸如敬仰,奋发,激情等等的时候,音高和强度必须上扬,就像从脑门直冲上天的那种劲道。这就是音韵的秘密所在。所以人们时常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严禁转载,否则你会被起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