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有力支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再出发
    从2014年以来,**省一直致力于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尤其是近六年来,全省对营商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5月,**省政府在《聚焦企业关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列出解决**企业堵点、痛点的七大举措和三十项具体行动方案。2021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结合市场主体关注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从市场环境、政府服务、监管执法和法治保障等主要领域提出了实际解决办法。2022年,**出台《**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提出建立“1+5+13+N”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随着多项针对性政策措施不断实施,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一)经营主体数量持续增加
    近年来,**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下放433项行政权力事项。截至2023年底,全省经营主体总数达1452.4万户,成为全国首个在册个体工商户总量破千万的省份。2023年实际使用外资规模253.4亿美元,全省外资企业总数4.3万家,世界500强中有超过400家企业在**投资,继续保持全国首位。总的来看,**服务的内外资各类经营主体数量居全国前列,在服务企业数量多、任务重的条件下,**仍连续五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类内外资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认可。
    (二)市场准入效率快速提升
    **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打造**“一企来办”企业综合服务新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涉企政策、办事信息咨询、惠企政策兑现等8项应用服务。在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以前,企业在**省登记注册平均需要11.1天,到2019年,企业登记注册所需时间为8.6天。目前,**已经实现了企业设立、变更、迁移、注销全程电子化办理,实现企业开办最快0.5个工作日办结,并且全省有2000多家企业实现了一张营业执照同时对应市域多个经营场所开展生产经营。
    (三)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2023年出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8条以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系列政策措施,2023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185亿元。同时,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于40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为中小企业预留40%以上的份额。面向企业需求不断创新政银合作信贷产品,2023年全省有4.1万家经营主体获得优惠贷款1693亿元。
    (四)法治建设持续完善
    基于《**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部署开展行政执法提升三年行动,试点优化行政处罚权赋权,32家省级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均已制定行政裁量基准。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推进审评、审批提速,牵头实施企业开办、简易注销等四个“一件事”改革,全方位实施个体工商户变更登记和歇业登记等改革创新。同时,全省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三张清单”,并将全省市场监管领域4.5万个双随机检查归并为617个,并试点“一业一查”,促进规范、合理、文明执法。
    二、正视问题,聚力攻坚破万难
    (一)政策供给效率高,落实效能低
    当前,**省营商环境改革仍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端效率为主,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政策在层层传达落实过程中损耗较大。一些政策在制定之初就存在不接地气、配套措施跟不上等先天缺陷,进而影响到政策实施效果,导致部分企业的政策获得感不强,惠企政策还存在空转多、落实难的问题。全省产业园区营商环境调研显示,部分企业表示对优惠扶持政策不太了解,不知道自身是否符合条件,也不知道找谁对接,如何兑现,能够用足用好政策的企业很少。
    (二)各类市场主体市场准入易,享受公平待遇难
    在市场准入的公平性方面,**各地基本实现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公平对待,但在市场准入后的公平待遇上,则出现了较明显的分化。在政府管理上“重外资、轻内资”“重国有、轻民营”“重大企业、轻小企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依然存在。针对*南地区的调研发现,仍存在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因政策环境不平等导致本地资本外流的情况。中小企业作为产业供应链高度分化的“毛细血管”,在全球非标零部件供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往往因为规模小而容易被忽视,仍然面临知识产权维权难度大、享受惠企政策隐形门槛高等问题。如*中地区对752家企业的调研显示,18.1%的企业认为政策都是针对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关注不够。
    (三)政府部门缺乏统筹联动,难以形成合力
    近年来,国家和**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惠企政策,但一些政策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协同处置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由于缺少横向部门联动,当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重叠时,责任归口不明确,导致一些惠企政策无法落地生根。同时,由于缺乏纵向的多级政府政策组合,相邻省份通过省—市—区(县)多级组合政策到**挖项目、挪企业,导致一些新兴产业企业“引进来”却“留不住”。
    (四)政务服务和操作低效,便利性不够
    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决定了营商环境优化的实际成效。全省区域城乡之间的基层部门数字化软硬件建设不均衡、不充分,导致一些基层部门政务操作的便利性、实用性不强,存在过程低效化问题,政务服务的集成性、系统化不高,业务碎片化问题突出。针对*中地区的调研显示,15.2%的企业认为“政务大厅办事排队时间太长”,14.2%的企业认为“涉企APP太多,网上办事流程很复杂”。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谱新篇
    (一)对标国际一流,提高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引领力
全球一流营商环境的发展经验显示,理想的营商环境需要以规范的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先进的数字监管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公平透明和开放高效的营商生态环境为保障。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对标国际一流,不断提高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引领力。2022年,世界银行发布了《宜商环境评估体系》,新体系包含企业准入、获得经营场所、公用服务连接、劳动力、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争端解决、市场竞争、办理破产十个一级指标。**要结合最新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并借鉴新西兰、丹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经验,不断完善对企业开办、经营、破产等全过程和各环节的营商评价指标设计,将营商环境评价的目标从公共服务质量评估为主转向以企业营商便利度和政府监管效率为重点,通过对标国际最新标准,不断补齐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推进各领域营商环境指标迈向国际先进行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6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