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区城乡社区工作创新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在2024年全区城乡社区工作创新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街道聚焦“**前沿,活力家园”目标定位,坚持“以民为本、专业支撑、资源共享、高效服务”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下共治共建、多元融合治理体系,以“三强化”助推“三链融合”,推动基层治理逐渐从“小治理”向“大融合”发展,推动基层治理更加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更为精准高效。相关工作经验入选《全国百佳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全国城乡社区工作创新经验材料选编》。
    一、强化组织建设,织密“党建链”
    一是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协同联动,深化拓展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职能,建立“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机制,与山东省委党校离退休工作处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辖区2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基层治理。今年以来,开展“同心阅读”“鲜花颂党恩”“翰墨飘香·福到我家”等共治共建活动50余次,有效破解了部分基层党组织资源短缺、活力不足等难题。
    二是创新组织培育载体。依托街道“青合家园”,持续擦亮“院落微党课”“马扎会议”“青合学院”等党建品牌,制定符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育计划,提升党员干部、基层群众等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今年以来,开展党群培训班600余次,培育孵化社区队伍8支、社区本土人才28人,覆盖基层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居民群众等千余人次。
    三是完善联动共治机制。依托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养老服务中心、“如康家园”等平台,深入推进“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三张清单”服务机制,推动资源共享、需求对接、服务到位,广泛开展社会救助、文化建设、政策宣讲、困境帮扶等公益服务。今年以来,整合辖区内外服务资源30余个,提供15个专项服务项目,开展公益活动百余场,服务辖区居民5000余人次。
    二、强化共建共治,畅通“治理链”
    一是搭建协商议事平台。聚焦基层实际和百姓关切,搭建“小院茶馆”协商议事平台,一方面创新“品茗议事”形式,制定“提、议、统、行、评”五步协商议事工作法,规范意见建议提出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创新多元参与渠道,打造“儿童议事会”“小院会议”“知音会客厅”等参与平台,引导多元主体建言献策,以基层协商民主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今年以来,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健身器材设置等议事活动28次,专题“商量”8次,采纳意见建议32项,以“共同提案”的方式,收集社区治理和发展的意见建议上百条。“小院茶馆”经验模式,在《中国社会工作》期刊、《联合网》等媒体刊发推广。
    二是探索“双向”联动发展路径。以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为主线,探索“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定制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专业培育”双向联动发展路径,形成“社区队伍—社区自组织—备案管理”的模式,根据不同类别社会组织提供系统化“定制”服务,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力量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目前,街道培育社会组织70余支,包括环境保护、为民服务、邻里帮扶等在内10类。现有登记志愿者600余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累计服务时长2.3万余小时。
    三是拓宽多元慈善助困渠道。搭建平台整合辖区各类资源,进一步广泛动员、吸引和整合社会资源引导慈善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打通广大爱心企业、公众参与支持公益事业的渠道,坚持需求导向,建立困境老年人、残疾群体、独居老人等困境人群精准服务机制和“一户一策”个性化帮扶机制,依托山东省乡村扶贫基金会平台,实施“暖心微改造·旧居焕新颜”系列帮扶项目,着力解决群众问题,提高生活品质。累计帮助困难家庭、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30余户,慰问困难居民300余人,提供定制窗帘、铺地板、刷墙面、改屋顶等微改造服务和心理咨询、情绪慰藉、作业辅导、法律咨询等精神服务共计20余项,以街道“小慈善”撬动社会“大公益”。相关经验做法在新华社、《人民网》《山东新闻联播》《联合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三、强化为民服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6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