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白茶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 — 靖安白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靖安县农业农村局
2023-01-28
随着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来,靖安白茶产业作为全县农业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将在我县的乡村振兴产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为此,要积极谋划靖安白茶产业的发展,全力以赴推动其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
一、靖安白茶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生产经营方面。目前,全县白茶种植面积4.64万亩,开采面积4.4万亩,白茶产量180.5吨,产值2亿元,联结带动脱贫户524户的1264人。百亩规模以上企业(合作社)28家(1000亩以上2家、500亩以上的4家、100亩以上的22家),其中有生产许可的企业为8家,小作坊6家。产业的发展以茶厂为多,带动农户种植的少。
市场销售方面。我县茶叶总量县内销售比例在25%,省内、县外销售比例在53%(南昌36%、宜春7%、萍乡3%、新余2%、其他5%),省外销售比例在25%(浙江安吉15%、上海1.5%、江苏1%、广东1.5%、北京1%、其他2%)。县内茶叶店销售主要以实体销售为主,占销售总额的90%以上、网络销售额在10%以内;零销和批发各占比:零销占比40%、批发占比60%;县内消费目标人群,行政事业单位比例25%、工矿企业比例60%、个人消费比例15%。
品牌建设方面。近年来,靖安白茶先后69次荣获国际国内名茶评比大奖,并获得“2010年全国特色产茶县”,“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十大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准登记保护,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9江西农产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2020和2021年连续2年入选“江西农产品二十大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估14.22亿元。
二、靖安白茶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茶产业虽然在近十年中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品牌意识不强,难以形成合力。虽然全县白茶生产经营都是在“靖安白茶”母商标下,以母子商标的形式出现于市场。但是投资主体以县外居多,本地的资本进入较少,企业对投入区域公用品牌母子商标宣传的意识淡薄,总想突出自己企业的个性,导致各茶厂包装种类多,生产标准不统一,给消费者带来靖安白茶品牌混乱的错觉。
(二)可种植土地少,制约产业壮大。我县耕地基本上为基本农田,适宜茶叶生长的土壤为山林地、荒坡地,由于我县是国家级生态县,规划并设立了诸多保护区、公益林、生态林、天然林等,仅能在商品林的残次林中进行规模开发,而残次林又要进行造林,因此可开发种植茶叶的土地很少,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茶企规模小,质量效益不高。全县茶叶企业多但规模小,相当一部分茶场厂房设备简陋,加工环境差,茶叶加工技术、设备相对落后,没有一家真正符合产业化、规模化要求的高标准、现代化茶叶精深加工茶厂,缺乏茶叶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低,加上本地无茶叶交易市场,造成目前以销定产的现状,没有充分挖掘企业的生产能力。
(四)发展形式单一,产业链未延伸。我县茶产业的发展还是靠过去陈旧的模式:种植—加工—销售,而没有通过其他渠道提升茶叶的附加值,没有激发茶产业后续发展动力。茶叶生产加工时间短,春茶产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夏茶和秋茶更是一片空白,亩均茶叶基地年干茶产量仅为10斤左右,不到安吉等地的一半。(据考证:我国夏茶、秋茶的市场也很庞大,采用机采,效益将得到较大的延伸)。
(五)茶园重建轻管,科技意识淡薄。虽然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发展思路非常明确,但大部分乡镇和茶企在贯彻落实上认识不足,力度不够,甚至有栽“应付茶”的现象,导致栽培技术跟不上,质量上不去。
三、靖安白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县作为一个山区小县,在农业产出上做规模没优势,只能充分利用我县独特的生态和区位优势在特色精品农业上下功夫。目前,我县特色农业主要有椪柑、白茶、娃娃鱼等,白茶经过近10多年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最具发展潜力,而且在江西市场上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是江西特种茶第一品牌。白茶产业有上述优势,但也有劣势,主要是有外部竞争压力、品质下行压力、缺乏龙头带动、没形成产业集群、茶文化未挖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1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