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让孩子学习《论语》?
文/王书海
(2022.10.25)
最近在给学生讲解《<论语>十二章》,那么我们该怎样学习,或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呢?
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四个字:学、思、悟、习。
1.《论语》中所谓“学”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学”。《论语》中的“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志学”的“学”,也就是一个人要自己发自内心主动地开始致力于学习,这和“幼儿园”“小学”时期的随从或被动式的懵懂“学习”有了本质的差别,它重点在于明确“学习的内驱力”问题;其二,《论语》中“学”的内容范围要广很多,既包括学知识,还包括学做人,学做事,为将来成为仁德的“君子”,以及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下良好的基础。
2.“思”是“学”的延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只“学习”而不“思考”,岂不成为了“刻录机”“传声筒”。缺乏“思考”的“学习”是低质的,甚至有害的。毕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有益于人。情境不同,时代不同,外加上个人认知的差异,也就造成了某些“知识”的“局限性”。我们现在大力倡导“思辨”和“与时俱进”就是这个原因。我们也可以参照鲁迅先生“扬弃”的观点,放出自己的眼光,动用自己的脑髓,在学习《论语》时实行“拿来主义”。
3.“悟”,看字形,可以理解成有“思想的吾”。“悟”是“思”的升华,是在“思”的基础上把“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学书法也好,画画也好,学别人,最终不是为了“成为自己”吗?只“学”与“思”,而不能“悟”,一个人是很难成长起来的。我们平时所说的“聪颖”“灵性”“举一反三”等等就包含着“悟”的成分。一个人学《论语》能有“小悟”就很好,如果能“恍然大悟”“大彻大悟”岂不更好!
4.“习”字在《论语》中不仅包括“复习”“温习”,更主要是强调“习得”,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实践”与“应用”。再好的“知识”,不经实践的检验也是不行的,再好的“知识”也要在应用中去体现它的价值,并能进一步去完善与发展它。“习”就是通过实践与应用,使所学知识变成一个人的“能力”。“习”能使人成长:长本事,长心智,提升自我水平,最终变成一个有益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人才。只学习《论语》的文句而没有“习得”是万万不行的。
“学”“思”“悟”“习”,是我们学任何知识都要具备的关键素养,缺少了哪一个因素都不行。这四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循环递进的,越到后边的环节越重要。“学”“思”是基础,“悟”“习”是能力和水平,是个人素养的“顶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0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