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毕业致辞: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编者按
林语堂先生翻译过史震林的《西青散记序》,其中有一段话直抵人心:襁褓膳雌。家人曰:“其子犹在。”匍匐往视。双雏睨余,守其母羽。辍膳以悲。悲所始也。
这是作者对于天地弱小生命的一种悲悯。但可惜的是,这种悲悯,或者同理心,对某些人来说是绝缘的。
毕业季来临,今天师说君推荐三年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院长在2019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这篇文章刷屏多时。有人在留言区说,这是迄今为止读到的国内高校最真诚的毕业致辞,没有之一;也有人称其为“伟大的演讲”。
堪称“伟大”之处,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雄辩的说理,也不是演讲者地位的显赫,而在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在深圳宾利女车主“你穷不起”的怒吼以及唐山多名壮汉的拳头像暴风雨般袭来,我们希望重申这句话:“你要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确实,正如叶教授所言,每个人都想成为强者而不愿身处弱势,但对于弱者的关怀、尊重,对于生命平等的体认,恰恰是成为强者的必要条件。否则,不管他多有钱有势,多么他多勇猛有力,都不算上强者,充其量只是狂徒。
狂徒已很难改变,约束他们的是公序良俗,惩罚他们的是法规律令。
而为了少一些这样的狂徒出现,为了让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能与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齐头并进,最终靠的还是教育。
所以,有人说,教育是一项与灾难赛跑的事业。灾难,既有天灾也有人祸。足以毁灭人类的天灾似乎越来越遥远了,但人祸却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挂在人类头上。
各位同学:
大家好!
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即将奔赴新的岗位!此时此刻,我不想对大家的本科或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因为最好的总结需要留给你们自己去做。
在大家进入人文与发展学院时,我都会向大家介绍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理念和理想。尤其会强调,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我认为,在知识与思想之间,知识是物质的,思想是观念的;知识是经验的,思想是哲学的;知识是功用的,思想是自由的。大学学习并非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而更是为了获得思想来追求自由。在人文与发展学院希望传递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关切视角便是普通人。
在人文与发展学院的5分钟宣传片《他们》中,全片仅有三句话——看见他们,走进他们,讲述他们。我们希望呈现的是:在大发展时代,人们看到的常常是高楼大厦、高铁高速……,而看不到大发展背后的数以亿计的普通人。人文与发展学院就是要看见这些普通人,通过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社会行动走进这些普通人;通过论文著作、社会讨论、政策倡导等讲述这些普通人。
在大家毕业之际,我想再次提示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
在罗伯特 钱伯斯1983年出版的著作《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中,他提醒那些住在城市且带有城市偏向的发展官员、发展学者、甚至学习发展的学生,若要想做好发展工作,使得发展行动能够真正惠及普通人,那么就“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弱者或穷人的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我们才能够理解弱者或穷人的生计压力和生活需求。
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想成为一名强者,没有人想成为弱者;因为人们会认为强者是胜利的象征,而弱者则是失败的代表。因此,“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践行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拥有权力、资源或身份优势的强者,保持一种弱者心态,更为困难。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多年来保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0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