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在党建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14篇)

组织部长在党建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14篇)

目录
    1.以党建链引领激发产业链 2
    2.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高质量发展 6
    3.推动党建与项目互促共进 10
    4.全域党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13
    5.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温度 17
    6.党建引领夯实基层之治 21
    7.以“红链”党建赋能产业链建设 24
    8.提升新业态党建向心力 28
    9.把握新兴领域党建攻坚关键 30
    10.党建引领绽放“基层之治” 36
    11.党建述职重在“实” 39
    12.党建引领乡村精细治理 41
    13.党建引领幸福家园建设 44
    14.党建赋能产业强链兴链 48
    

以党建链引领激发产业链

***总书记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xx舒城县抓住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切实发挥组织振兴在产业振兴中的引领保障作用,深入实施绿色食品产业链党建“头尾工程”,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一体运转,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
从无到有建链。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要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抓实“两个覆盖”。坚持“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组织乡镇(开发区)党(工)委对属地产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台账。依托实体化运行的党建工作指导站,选派党建指导员帮助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企业、经营主体单独建立党组织,做到应建必建;对经营规模小、党员人数少、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按照产业相近、区域相邻、就近就便的原则,采取“联合建、挂靠建、群团建”等方式扩大“两个覆盖”。组建行业党委。结合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各个职能部门、龙头企业、产业协会、邮政物流、电商协会和属地党组织,成立行业党委,构建绿色食品产业链党建矩阵,形成“行业党委-主管单位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属地党(工)委”四方党建共建机制,搭建一体谋划、协商、解难、服务平台。规范活动开展。制订行业党委、职能部门、属地单位、企业党组织等履责清单,推行产业链党建品牌创建活动,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形成“一支部一品牌一示范”。深化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科技创新先锋队和“红领”工匠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技能比武、“金点子”“微创新”等活动,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从头到尾串链。党建链融入产业链,要推动行业党委、上下游企业(经营主体)党组织、属地党组织、职能部门党组织等规范运转、一体联动,从而实现党建链与产业链头尾连接、有机链接。发展联促。坚持党建链产业链双链互融互促理念,实施“从农村党组织引领田间地头到企业党组织保障工厂车间”产业链党建“头尾工程”,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联动发展,由行业党委牵头,定期召开产业发展议事协调会,研究产业布局等事宜,引导农产品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订单式”生产。问题联办。建立绿色食品产业问题联办机制,由行业党委牵头定期召开问题帮办联席会议,采取“会议商办、部门跟进、属地落实、及时反馈”等方式,着力解决反映强烈、日常走访发现、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抓产业发展、乡镇班子成员联系产业党支部制度,驻点帮解发展难题。党务联抓。依托全省首家成立的“xx非公党建名师工作室”,以“师带徒”形式为链上企业培养输送优秀党务工作者队伍,加大党建指导员选派力度,不断充实链上党务力量。建立产业链企业管理层与产业链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选优配强产业链党组织、村党组织“头雁”。设置党员发展专项指标,着力优化队伍结构。深化“党建带群建”,实现链上企业群团组织全覆盖。
从少到多补链。党建引领产业链发展,要围绕产业链空白点、薄弱处,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的优势,及时“补链”。蓄积人才“储水池”。通过行业党委搭台,链接科研院所、知名高校、本地职校,以校地(企)合作、双向培养、招才引智等方式,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采取“县乡共育、技术下乡、院所委培”等方式,优化职称评聘,大力选育本土实用人才。实施“引才回乡”工程,通过党建引领、平台支撑、产业带动、政策护航,着力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壮大党员“先锋队”。坚持“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的“三培养”模式,及时吸纳企业高管、一线职工中的先进分子进入党组织。由组织部门牵头,招商部门跟进,依托舒城在外人才协会党组织,组建以党员为骨干、链上企业高管、部门招商专员参加的产业招商小分队,推进“以商引商”,提升产业集聚度。打造特色“供应链”。由行业党委牵头,科技、农业、运输等部门跟进帮扶、一线指导,实现育苗、农资、种(养)植、销售、运输等环节“五统一”,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育强扩容”行动,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聚合资源要素,强化绿色食品产业源头发展。
从有到优强链。产业链党建是推动产业链韧性和安全的重要探索,必须以党建引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将组织优势转化成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发展优势。精心打造品牌。采取“行业党委项目领办、龙头企业具体经办、党员骨干员工攻坚、高校科研院所集体发力”方式,实施品牌战略;组织部门主动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柔性引进专业人才,联合成立科研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党员先锋“揭榜挂帅”专项技术攻关等举措,提升品牌知名度。强化服务保障。建立县四个班子领导联系包保企业制度,统筹各部门、属地、行业协会,打造审批、金融、法律等“红色窗口”,开通行政审批“绿色平台”,保障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电商物流等需求,以强化服务链韧性保障产业链强度。一体推进发展。帮销促销才能实现价值转化,由行业党委牵头,采取部门跟进、企业组团、第一书记“擂台比武”形式,赴北京、长三角地区开展品牌推广、政银企联动峰会、“园区贷”产品推介会,实现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条线协同发展。

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对发展壮大新业态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关心关爱“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xx市着眼于把各领域广大群众凝聚好,从克服问题短板、加强政治引领、强化力量协调、推动工作创新方面发力,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高质量发展。
聚焦存在问题补短板。面对新业态新模式,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存在“三个不适应”亟待破解。组织基础不适应。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建设比例低,党员占从业人员比例低,发展党员数量也非常低。工作力度不适应。新业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技术新、人群新,成长快、发展快,其发展模式、发展速度、组织形态、运行方式,从业人员的工作状态、教育水平、劳动关系等,都与传统产业迥然不同。许多党务工作者感到力有不逮。凝聚能力不适应。这一领域就业群体大都是年轻人,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思想活跃、类型多样、流动性强。对他们的团结凝聚还不到位。抓好这一领域党建,对引导平台企业服务国家大局、遵纪守法,维护好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治理,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全面推进,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组织体系“短板”。要通过“双同步”摸排,全面掌握快递、外卖、网约车、货车等领域的有关企业、营业网点、分支机构、从业人员数量,重点在龙头企业、行业商协会上建党组织,并进行区域兜底,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有效覆盖。要培育党员骨干,注重从企业管理层、网点负责人中国选任党组织书记,注重在新业态从业人员中发展党员,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骨干培养成管理层。要选派专兼职党建指导员,加强和改进新业态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聚焦政治引领强落实。新就业群体普遍与企业劳动关系脆弱、组织凝聚力薄弱,尤其需要把他们紧紧地聚拢到党的周围。把准政治方向。抓新就业群体党建最核心的要求,就是紧扣“聚”字做文章,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引导新就业群体听党话、跟党走,支持高质量发展。健全领导机制。推动形成条块结合的工作架构,行业单位“条条”管理要多管齐下,成立行业党委具体抓;同时“块块”管理责任也要清晰,镇街及两新组织党委要抓好支部建设、发展教育管理监督党员,促进“两个作用”发挥等。抓住工作重点。当前要把各方面资源重点集中在外卖、快递物流、网约车和货车几个领域来突破。着力做好发展党员、建强支部、维护权益、促进治理等基础性工作。
聚焦力量协同强统筹。新业态往往涉及部门点多面广、职能分散,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要坚持系统观念,有效整合各部门工作力量,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加强协同和统筹。强化工作力量协同。要将政府各个行业监管部门,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镇街、村(社区)党建指导员、网格员等力量全面整合,“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系统推进各项基础性工作。强化部门职能协同。对新业态企业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平台监管、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劳动权益保障、人才培养、女职工关心关怀、助企纾困”等共性职责,又有各单位的行政业务监管的特殊职责。各部门既要抓好本职业务,也要兼顾全局,齐抓共管。强化资源服务协同。要强化利益导引,推动各行业单位人财物等服务资源向“暖蜂驿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下沉。各镇街要争取各方面资源,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促进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聚焦工作创新强实效。新就业群体大多以灵活就业为主,工作在“云”上、在路上、在家中,且以年轻人为主,必须不断提高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方式。要强化工作机制的整体性创新,全面实施以聚“蜂”工程为“纲”,以强“蜂”行动、暖“蜂”行动、先“蜂”行动为“目”的“一工程三行动”工作体系。大力实施强“蜂”行动。健全第一时间持续发现党员机制、多管齐下培优入党机制、“头雁”队伍培育机制、基层支部孵化成长机制、先进典型示范创建机制,为书记队伍赋权赋能,落实支部建设经费保障,安排专项资金创建示范点。创新实施暖“蜂”行动。通过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选树先进典型,技能人才评定给予倾斜,对平台企业算法机制、平台抽成、薪酬制度、缴纳社保、劳动合同等加强监管,打造一批“党味”浓厚的“暖蜂驿站”,组织“暖蜂问需会”,大力解决权益保障、交通禁毒、学历提升、矛盾化解、平台监管等方面的问题。灵活实施先“蜂”行动。为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要结合各领域人员特点,创新开展党员培训、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要号召新就业群体党员担任“先锋骑手”“兼职网格员”,提供“专送”等服务。要持续健全激励保障措施,探索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择优推选劳模,对相关企业授予相关的荣誉等。

推动党建与项目互促共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在,是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生动体现。近年来,xx汝州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党建引领项目攻坚,促进组织链、干部链、人才链和项目链协同发展,实现“党建红、项目兴”的双赢成效。
全方位建强堡垒,实现党建与项目建设同频共振。坚持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在哪里,全面织密重大项目攻坚“组织网”。强化组织体系,筑牢战斗堡垒。构建“市级+委局+乡镇街道”三级专班体系,针对重点项目,组建由项目参建单位、所在辖区、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和临时党组织,明确项目分包县级领导作为党组织书记、科级干部担任项目党建指导员,全力服务项目签约、开工、投产,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项目最前端。打造一线阵地,点燃加速引擎。推行“党政领导包干、党员先锋联干、年轻干部促干”联合攻坚模式,组建党员服务队,多部门下沉一线现场办公、同步审批,以组织资源融合推动项目建设蹄疾步稳。聚焦问题短板,打通项目堵点。建立“月调度、季督办、半年观摩”工作机制,成立党建引领项目攻坚督导组,对重点项目“一对一”动态跟踪,及时发现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
全链条机制赋能,实现党建与项目攻坚互促共赢。坚持在项目攻坚一线“选育管用”干部,树牢工作导向,全面打造重大项目攻坚“发动机”。探索在项目一线干部引领比选机制,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重点项目一线迎难而上、担当作为。聚焦棚改安置房建设重大民生工程,竞争性选拔副科级干部后备人选为棚改项目服务专员,全程参与项目督导、资金筹措、手续办理、安置办理、信访维稳等工作,用数据展示干部实绩,以项目成绩比选干部,实现项目推进与干部成长的双赢。突出年轻干部全链条培养,开设“项目攻坚”专题培训,每月邀请自然资源、发改、金融、应急管理等部门业务专家,重点对征地流程、立项申报、融资贷款、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针对性授课、面对面指导,不断提升服务项目建设的能力。坚持考人考事相结合,实行项目进展“红黄蓝”预警,对时间节点、时序进度、责任人员逐一公示、全程纪实,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的蓝牌激励,进展缓慢的黄牌预警或红牌警告,并把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
全要素人才引领,实现党建与项目发展互融共进。坚持“项目振兴、人才先行”工作理念,搭平台、创环境、强服务,提供重大项目攻坚的“动力源”。人才集聚引项目,实施“归根”工程,通过“双招双引”“云端招聘”“亲情招商”等多种方式,精准引进一批项目攻坚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以人才回归撬动项目回归。去年以来,已吸引5000余人返乡创业,引回重大项目总金额达76亿元。选派专家破难题,联合科技、农业、畜牧等部门选派“专家特派员”,对重大项目诉求“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帮助项目提质增效。如针对运锋绿色牛场项目奶牛产奶量较低的问题,我市第一时间联系畜牧博士梁某,组织自身科研团队,深入一线采集样品、科学化验,提出了增加饲料精料配比和豆粕含量的方案,有效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强化培育后备军,聚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汝瓷文化等项目,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等,开展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形成了以党建培育人才、以人才助力项目的良好格局。

全域党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小城区、大治理”是城市基层党建面临的基本课题。镇江市xx区着力把握城市基层党建特点规律,坚持“全参与、全天候、全回应、全感受”为主要内容的“四全”理念,推动“全域党建”由理论走向实践,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效能。
党群政企“全参与”,强化整体系统建设,着力构建协同共治工作格局。城市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主体多元、要素多样,必须进行系统性构建,实现各主体、各领域的有机联结。全域党建坚持这一系统思维,提出“党群政企全参与”的工作理念,以全区为整体单元进行系统规划、系统推进,打破区域、单位、行业“三大壁垒”,整合全区党组织、党政机关、两新组织,构建“一盘棋”全面统筹、“一贯到底”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纵向到底建轴。依托党建领导小组设立“指导委”,作为“一线指挥部”在全区面上抓推进。在街道、社区全面设立“大工委”“大党委”,实行季度联席会议、重大事务会商,让驻区单位深度参与到区域治理。在全区网格建立党组织,形成“区委统、街道联、社区拢、网格兜”组织网络。横向到边协同。有机联接区内各领域党建,强化民政、司法、市场监管等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党组(党委)业务监管和党建指导“一肩双责”,建立行业部门与街道属地双向机制,推进街道社区、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在民办学校、会计律师、快递外卖等领域成立行业党组织,将市场主体纳入区域治理。组织共建互联。引导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实施契约化共建,共建联办活动。
为民服务“全天候”,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实现优质服务供给。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要向墙上看,要向群众脸上看。全域党建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出为民服务全天候的工作思路,在服务供给端用力,推动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开展党群阵地联建。专项提升党群服务阵地效用,打造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推行“星期六社区”延时、预约服务,发布“一图尽有”红色地图,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让党群服务中心人人愿来、人人想来。促进服务机制联融。开展“党员在身边、书记在家门口”行动,社区党组织书记带头上门入户走遍所有居民,“双全社工”轮岗值班接待群众办事,网格员分片包区,在职党员认岗领责、组团服务,培育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平安锣”,全时段回应群众诉求。实施多方资源联享。以党组织为主渠道,用好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实施为民服务项目,惠及生活困难党员群众。推动工作队伍联强。持续提升社工队伍建设制度化体系化水平,推行“全科+全能”培养方式,实行岗位职责、居民满意度“双评价”,完善收入定期增长机制,明确定向招录等正向激励举措。
急难愁盼“全回应”,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全域党建坚持需求导向,提出“急难愁盼全回应”的工作目标,深入研判,找准治理难点堵点,以破解难题打通基层治理循环,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条块联手应“急”。依托网格健全平急结合机制,把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编入网格指导员队伍、在职党员编入网格员队伍。党群联商排“难”。全域开展红色物业实践,小区党组织覆盖率100%,党组织牵头议事会商,协调解决增设停车位、加装电梯等问题1100多个。项目联认消“愁”。聚焦“一老一小”,联盟单位、爱心企业认领“爱心小饭桌”“蒲公英课堂”等服务项目,让老人、少儿受益。服务联办解“盼”。面向新就业群体,联合20多家行业党委、群团组织,发布暖“新”项目82个,打造“小哥医院”“小哥课堂”,体检义诊,走访慰问。
先锋作用“全感受”,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大局融合,着力彰显高质量发展助推效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层党建的永恒使命。全域党建坚持基层党建融入中心大局,提出“先锋作用全感受”的工作导向,最大限度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提供坚强保障。坚持为经济发展强助力,推动市、区职能部门党员担任“红色帮办”,全程代办服务3000多次,做优“xx最滋润”营商环境。坚持为生态改善聚合力,围绕长江大保护,街道社区与省农业农村厅渔政处等部门单位跨区域结对共建,开展“船头党建”,守牢长江岸线生态红线。坚持为安全稳定凝心力,建立“党建+信访·红色连心桥”工作机制,街道“大工委”联合市、区职能部门定期调度研判,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常态调处化解,重复信访现象明显下降。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温度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基层治理抓得越好,为民办实事的质量就会越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力度,提升基层治理温度,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突出“为民”,建强治理组织体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党建引领,守牢为民初心,才能确保基层治理的政治方向。完善治理体系架构。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对网格管理、红色物业、志愿服务、智慧社区等重点难点工作实行专班化推进、项目化攻关,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基层治理领导体制机制。强化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实施“整体结构优化、政治素质提升、履职能力培训、业务绩效比拼、纪律作风整顿、宗旨意识锤炼”六大专项行动,选派副科级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选优配强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大力培树明星社区党组织书记,坚决淘汰“躺平式”干部,打通能上能下“双通道”,建设一支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基层治理队伍。发挥社区大党委“轴心”作用。逐级抓实“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在各城市社区和所属小区公示组织架构、社区工作者、楼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信息,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进楼入户。
突出“利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基层治理效能的金标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资源下移、建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质量。加强三级阵地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原则,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协商议事、文体康养、文明实践等功能区域。合理布局规划建设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确保“五分钟服务圈”的服务半径覆盖网格内的所有居民,为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小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居民议事提供阵地保障。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帆驿站”等场所,建立“小哥驿站”“温馨驿家”等服务综合体,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手机充电、免费饮水、临时休息等暖心服务。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通过“吹哨派单”形式载体,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鼓励社区建立“议事厅”“和事堂”等议事调解机构,畅通辖区内各类主体参与协商渠道,构建“居民说事、小区理事、社区议事、街社办事、部门帮事、居民评事”模式,形成服务群众闭环机制。开发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为满足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整合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社区治理、数字城管等各系统信息资源,建设基层治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自助服务设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上线“志愿服务”模块,构建居民点单、网格派单、志愿抢单、社区评单的全周期志愿服务模式,做到需求由群众提出、活动有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将被动服务转为主动对接,实现群众需求和服务供给的精准匹配。
突出“重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凸显了人民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自觉,让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格局。凝聚多元共治力量。统筹社区工作者、专兼职网格员、志愿者、下沉干部、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等多方力量,构建专兼结合的社区治理队伍体系。打造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定期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培训和社区工作者岗位培训,全面提升能力素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实施“社区志愿服务伙伴”计划,依托志愿服务区域化管理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阵地支持、能力培训、信息共享等,通过共驻共建、联合活动、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公益组织融入基层治理,打造“十五分钟志愿服务圈”,覆盖全市48个城市社区。搭建群众参与平台。推行“拉呱说事”工作法,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定期组织“居民见面会”“邻里议事会”等活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形成党组织引领下,大事一起干、效果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守望相助的幸福家园。

党建引领夯实基层之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之治,关键在党。基层组织部门作为党在基层重要职能部门,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基层治理基石。
坚持党建引领,稳稳托住治理底盘。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推动组织向基层延伸、力量向基层充实、资源向基层流动,把准治理之“舵”、夯实治理根基。全链条严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镇、街道—村、社区—自然村、小区—村、居民小组(楼栋)—党员群众”组织链条,确保党的领导一贯到底、执行有力。全覆盖夯实战斗堡垒,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织密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网,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动员力、号召力。全周期建强基层队伍,打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9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