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摘抄(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怎么写)

钟健能

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摘抄(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怎么写)

我从上小学开始便与书结缘,一册在手,书中的情趣,书里的风景,书外的故事,尽收心底,咀嚼珠玑佳句,品味智言妙语,每入佳境,便有了“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的感觉,其乐融融。读了五十多年的书,的确有一些感悟,现将读书最深刻的八点体会与朋友们分享:

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摘抄(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怎么写)

——读书要有选择。过去的时代,要到处找书去读。现在书多如山,浩如烟海。过去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是书到读时方恨多。没有书读是灾难,现在书太多太滥也是灾难。因此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学会选择,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读书要选择,就是要斟酌内容,镂月裁云,知道哪些书,我根本不考虑,哪些书,我应该读。如果缺乏选择能力,不分主次,漫无边际,眉毛胡子一把抓,看到什么就读,拿起什么就翻,就是瞎读书,不但少有收获,而且还很难坚持下去。择书是门艺术,选择什么样的书,总的标准是有助于增长见识、创新思想、加强修养的好书。我是喜欢读那些自己喜欢、与自己有缘分的书,它有扣动着我的心扉、令我爱不释手的东西,一遍一遍地加以阅读,就能解开那点为什么打动自己的原因,寻找出这些书的密码,真正从书中汲取营养;我是喜欢读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有深度、有思想含量的、可供人终生咀嚼回味、磨脑子的书,这样的书自有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使人过目难忘。最突出的就是经典之作,阅读它,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当然,这些书也许读起来有些难以理解、比较累,但我觉得人不能老是去读一读就懂的书,而应该读一点自己觉得偏难、但还是没有难过头的书,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需要你查查资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这对于提高自身有切实的帮助,就好像学武术,压腿很疼,想逃避疼痛,那是学不好武术的。我不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我一直有个观点,读书要呈现出自己的个性,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哪怕它是名著,哪怕别人说得再好,也不必强迫自己读。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书逼迫自己去看,看了也没用。我不读那些轻飘飘的、软绵绵的,放到嘴里就化的书,因为这些书没质量、不耐读、经不得起读,对人们精神生活本质提升作用不大。我也不喜欢读书赶时髦、跟风。经常有人问我:某某书你看过吗?我说没有。又问:那么热的书你也不看一看?我就说以后抽空看。书又不是茶,有冷有热。书更不是蔬菜,一定要读个新鲜。

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摘抄(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怎么写)

——读书要博精结合。我们读书既要“致广大”,又要“尽精微”。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总起来说,读书是多多益善,就像吃饭那样,除了要选择所嗜好的食物以保证必要消化外,还要学会杂食,摄取多种营养。我称这种读书为饮食平衡法读书。一味把自己局限于任何一个狭小的领域,读自己喜欢的一类书,就会出现因偏食而造成营养不良,导致不均衡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书读得越多就越好,单纯地追求阅读数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读书杂一点无妨,可是杂到没有中心,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知道得不多不深,缺乏系统性、目的性地胡乱读书,那就不可取了。至于到底读多少书为好,这没有一个定数。我看,如果不是为了读给别人看的,不是为了拿去换点散碎银子的,那么读到让自己觉得快乐,感到满足,甚至是感到想睡觉了,那个数量就是正好的数量。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博是基础,精是关键。“开卷”阅读应博采众长,多方涉猎,兼容并蓄,通过泛读、浏览的方式,广泛阅读各方面的书,力争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宽一些。同时,要在“广博”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门类或课题,通过精读的方式,深入钻研,深刻领悟,力求精通。对那些精读的书,需要“从薄到厚”然后到“从厚到薄”。就是拿到一本书后,边读边思考边发问,争取每个概念、每个词都要弄懂,熟知于己,将读书笔记、疑问或评论、注释和补充参考资料等放在一起,就会明显感到书越来越厚了。厚厚的一本书,读懂了,理解了,抓住了重点和中心内容,精神实质和重点仅用不多的语言就能表达出来,你就会感到书在自己的归纳下薄了下来了。读泛读、浏览的书如点头之交,建立社会人脉,网撒得越广越好。读精读的书如同知交好友一般,读它千遍也不厌倦。需要说明的是,广博与精深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应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仅仅广博而不精深,就必然驳杂而肤浅,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门门懂,样样瘟”。反过来,没有广博的基础而孤立地抓住一点去钻研,不博就不能全面,就很像以管窥天,往往会造成孤陋寡闻,得出片面褊狭的结论。胡适说:“理想中的学者,既能精深,又能博大。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无人能及。”

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摘抄(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怎么写)

——读书要动笔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到了一定阶段,就不能仅停在眼观的层面了,还需要有手动、提笔就记的冲劲。读书动笔墨,给人最直接的好处是加深记忆,增强理解,提高读书效率。人的记性总是靠不住的,还是要靠白纸黑字记录那些有价值的灵感点滴。动笔墨的过程,也是理解、消化所学知识的过程,对所读内容理解越透彻,体会越深刻,则记忆越牢。读书动笔墨,读书效率就会越来越高,书就会变成营养,被吸收,被运用;读书不动笔墨,当时读的时候,可能对知识的掌握相当详尽,记忆得非常完整,但过了一段时间,你也许会遗忘的。这样的后果,显然会影响记忆效果,使读书效率降低。动笔墨,就是做读书笔记,它的形式不局限于文本本身,大体有圈点笔记、批语笔记、摘录笔记和心得笔记。记笔记是人和书的生命对证。当书触动你的生命感觉时,我建议你注意做好读书笔记。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读书笔记并不是写完放好就万事大吉了,为了更好地消化书中的内容,我们需要重读读书笔记。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也会有些新的发现。你不要指望在读了书后就有个人发现,但在漫无目的重读读书笔记时,也许带来新的发现。重读读书笔记,还可以回顾当初的读书心情。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养成重读的习惯,具体的做法是量化重读频率,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是半个月一次。如果不想去特意量化时间,也可以规定自己在笔记本用完后一定要重读笔记。

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摘抄(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怎么写)

——读书要善于积累。积累是读书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课。读书中能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可“约取”和“薄发”了,就会乘风雨、腾青云,神明自得,进入自由境界。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当即决定取舍去留,能剪贴的就剪贴,能复印的就复印,再不然就摘抄。然后分门别类地夹在资料夹中,编上目录。虽然说起来没有什么新鲜,但却很有用。到需要什么资料的时候,一查便知,不会临时抓瞎。不要自恃年轻时记忆好,就不动笔墨,如果那样,书读多了容易混杂,年纪大后记忆衰退,就难免吃亏。许多东西,明明记得很准确的,而且理解得也比较透彻,可是到了真正想要用到书上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某句话的时候,却经常被卡住,对它的准确度自己不能确定,没有把握,于是又只得再次去翻书,如果自己读书的时候根本上就没有作记录,那又从何找起呢?我的读书经历告诉我,搁置,很多情况下意味着永远搁置。积累,要注重保存。要懂得做目录索引,在你的资料不很多的时候,几乎看不出它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随着资料的不断增多,作用就凸现出来了。有了目录索引,一旦遇到什么难题,思考什么问题,撰写什么文章,需要参阅资料,“得来全不费工夫”。对于资料积累得多的人来说,可以把纸质资料转换为电子版,用电脑制作搜索系统,只要点击一个关键词,就能马上找到要找的资料,这样就方便多了。积累是一项长期、艰辛、枯燥的工作,不是一时、一地抑或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靠恒心、耐心、决心,不能靠突击。我是上初中开始搞积累的,四十年来大概积累了三千多万字的资料。

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摘抄(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怎么写)

——读书要积极思考。书本上的知识再多,都是别人的,只有学有所思,才能变成自己的,为我所有;书本上的知识再好,都是死的,也只有学有所思,才能真正变成活的,为我所用。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会不会读书,绝不仅仅取决于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笔记,更取决于能否善于思考。如果只是机械地读、被动地接受,简单地浏览,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成为书的奴隶,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吸收和消化,更不可能转化为智慧和能力。这就是读死书,死读书。一味读书而一无所成的人我们称为书呆子,或者叫他们“移动的书橱”。有些人读一辈子书,读到终了,不过是只书橱而已。我认为,读书的思考可分两个脉络:一是作者的思考脉络。我们在读书时,就要去揣摩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揣摩作者写作初衷和思路,揣摩作者阐释的思想内容,思考是与非。二是有一个独立于作者的自己思路在并行。用自己的思考去对作者的思路进行审视,若发现不同意见,就去反思作者的逻辑是否有漏洞。若有,那再去斟酌到底是真的漏洞,还是自己未能读懂作者的逻辑和思路。若是真漏洞,我们又如何去弥补这个漏洞。这样,我们每读一本书,就不单单获得作者思路中有益的部分,还能找到作者不足的部分,从而在自己的思维中将其补上。读书思考应该使我们的思想更解放,而不应当使我们的思想更僵化。我们既要继承前人,又要勇于创新,在学习和创新的永续发展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摘抄(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怎么写)

——读书重在应用。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个人读书如果不理论联系实际,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最终也会一无所获,这种书读得再多也无益。只有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衔接起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读书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会读书的人,就是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也就是说知道如何让自己读过的书物尽其用,融入身心,变成技能、能力、才情。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使用比读书重要,也比读书更难。读书可以坐在沙发上,半靠在床上,甚至完全放平手捧书本,优哉、游哉!但用书则要实践,须身体力行,改变自我。就我自己的体会来说,读书是一种享受,而用书往往是一种痛苦。用书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凡有偏见者很难接受有不同意见的好书;用书还需言行合一,凡根本不准备践履者,即使对句句真理、字字珠玑的宝书也只是“叫好”而已,雨过水无痕,读与不读一个样。

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摘抄(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怎么写)

——读书要有强烈的兴趣。兴趣是一切读书的钥匙。当一个人对读书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全身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可以放弃玩耍,可以忘记外界。纵然在别人看来很辛苦、很乏味,可他自己不仅不会觉得苦,相反,却乐在其中。只有乐于读书,阅读才能成为“悦”读,发自内心的读书动力才是持久的。所以,读书首要之义是培养兴趣、激发兴趣。功利性读书,让人感到枯燥无味,让你读得痛苦和累,根本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读书就不是享受,而是一种受罪、一种负担。信息爆炸时代,摈弃功利性读书,学会给读书“减负”,恰恰是我们“悦”读的要旨所在。读书是一种修合,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别人读的,更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有摈弃功利性,怀着浓厚的兴趣在书海中遨游,才能获得读书之乐,创造出读书的艺术境界。我们应该真正把读书当作生活中的一件乐事,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在读书中培育高雅的情趣,努力达到古人所说的“至乐莫如读书”的境界。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说:“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读书的兴趣是在读书中产生的,如果不读书就永远没有兴趣。当你读的书多了,当你真正读进去了,当你的心得、收获越来越多越大时,读书的兴味、兴致也就会愈来愈浓,就会形成读书的习惯。读书的兴趣来自于习惯,如果我们坚持每天读一会儿书,慢慢就形成了读书的习惯,久而久之就有了读书的兴趣。闲下来手上不拿起一本书翻翻,便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读书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小时候开始,童子功是非常要紧的。小时候如果不开发读书的兴趣,大了就费劲了。而且兴趣的培养应该从读自己喜欢的书入手,如果一上来就读那些完全超出自己已有理解的书,很可能一下就会呛水,进而产生畏难排斥心理,也找不到读书的乐趣。遇到太难读的书,我建议你放下来,过一段时间再读。也许,在增加了其他的阅读经验和技巧,在经过了你不断的沉淀之后,再读就会变得顺畅了。

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摘抄(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怎么写)

——读书要有刻苦的精神。读书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捷径的话,那一定是刻苦、刻苦、再刻苦。曾经有人说,读书的感受如果用字来形容,那就是两个字“苦”和“累”。所以,读书要有吃大苦的思想准备,要克服困难,付出辛勤劳动。个人付出的劳动不同,读书的收获自不相同。读书的刻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钻、挤、恒。读书要有一股毛泽东提倡的“钻”劲,就是一本好书要像蚂蚁啃骨头般将其一块块咬碎,反复咀嚼、仔细品味,彻底搞清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排除干扰、抵挡诱惑,沉住气、坐得住,守得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保持一片静心实属不易,很少有人静下心来专心当“书虫”,做“苦行僧”。一些人逐渐被轻松阅读所征服,离“攻读”“苦读”渐行渐远。我发现周围凡是那些爱读书、读书多的朋友,大都具备沉静和专注的能力,很少有浮躁之气,也不会急功近利。读书要有一股毛泽东提倡的“挤”劲,利用零星时间,见缝插针,争分夺秒来读书。坐车、出差、节假日、睡觉前、起床后都是读书的好机会,甚至上厕所也能读两页书,洗脸刷牙也能听几段唐诗宋词。我的案头、床头、提包里、汽车里、长途旅途中,都有书,保证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准备读物是我每次出门、出行、出差的首要准备工作,然后有空闲就拿书来读,这也成了习惯。习惯之后,我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都可以看书,床上躺着、厕所里、飞机上、咖啡厅、躺在海滩上……随时随地。坐在车里,车开得再快我看书也不会觉得晕。读书还要有一股水滴石穿的“恒”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读书需要付出艰辛,一时做到容易,长期坚持较难,终身不辍更难。读书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过程,所以每天都必须坚持阅读,不能心血来潮,一天读好几个小时,热情过了,又好多天不摸书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成效的。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曾国藩一生宦海戎马倥偬,虽事务缠身,但仍勤于读书,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这三件事情,没有一日间断,月月如此,年年渐进,持之以恒,有志、有识、有恒,三者合一,日积月累,自觉成习。这种恒久习惯准则,已达到了极至。曾国藩的出身并不显赫,资质平平并不过人,他唯一的长处就是那种诚拙的精神,困知勉行的精神,坚持不懈、锐意进取的精神。

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摘抄(读书心得体会500字10篇怎么写)

上面谈的读书感悟,其实也就是读书的一些方式和方法,我既借鉴了中外名家的读书方法和读书艺术,又有不少自己个人的读书体验。这里要强调的是,读书之法千千万,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说过,关于读书,一个人可以给另一个人的唯一建议就是不接受任何建议。我认为,读书是自己的事,别人帮不了多少忙。读书方法和习惯只要自己感到舒坦就好,不用亦步亦趋,别人的观点最多作为参考。当然,无论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都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如果以上谈的这些能对大家有一点启发和帮助,将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