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设计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不是新课程的产物,而是我国百年来语文教材的主流。语文教师对这种方法并不陌生,但由于缺乏单元设计的意识与行动,导致了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课时,忽视了整体教学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学科核心素养”课程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开展基于“单元设计”的教学。单元设计是将若干篇选文按照文体或人文主题进行组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单元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单元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文本,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通过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如阅读、写作、演讲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单元设计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单元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单元设计,才能够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评价和反思等方面。在设计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视点出发,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来设计单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观察和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样设计出的单元教学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可以从教材的特点出发来设计单元教学。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通过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内容和难度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单元教学。这样设计出的单元教学将更加符合教材的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最后,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出发来设计单元教学。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例如,对于需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对于需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这样设计出的单元教学将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视点出发,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不同的视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要求。
在20世纪末,单元教学法经历了大规模的实验,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提出了“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广东钟德赣老师则创造了中学语文的“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然而,这些以课型创新为核心的单元教学法,由于其观点的过时,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力。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以新的视角来设计单元教学。
1.建构主义的视点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具有情境性和社会性的,学习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2017版课标强调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指出学生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来积累和构建核心素养,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展现出来。这一理念实际上是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语文学科中。
构建主义的单元设计应该具备三个主要特点。首先,它应该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学习方案。这意味着教师应该策划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知识。其次,单元设计应该是整合的。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将情境、任务、支架、协同、展示和反思等六个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方案。最后,单元设计应该是真实的。通过整合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以及优化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赋予课堂语文学习活动一定的真实性。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深度学习的视点
“课时主义”常以文体特点为依据,采用“单篇阅读+单元写作”的方式来组织学习。然而,这种方式往往导致学习变得肤浅,甚至是虚假的。相比之下,单元设计则追求深度学习,而不是追求学习的高难度(例如将大学水平的内容下放到中学,或将中学水平的内容下放到小学)。单元设计的目标是追求“三高”。
首先,高投入意味着要集中精力。根据杜威的观点,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单元情境和任务来实现这一点,这样可以让思想的多样性和变化汇聚成一股源源不断的潮流,最终流向一个统一的结论。此外,我们还需要确保任务和活动之间的安排连贯有序,这样可以避免思维上的矛盾,同时也能防止分散注意力。
其次是高级认知能力,也就是高阶思维能力。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认知维度来看,语文学习的重点不再是记忆、理解和运用,而是分析、评价和创造。在设计学习单元时,虽然不要求每个任务和活动都是高级认知的,但整体上应该保持较高的认知水平,通过多个任务和活动的综合来实现。
三是高表现,即实践展示。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理论,我们知道仅仅通过听讲、阅读、视听等方式学习的内容,留存率往往在30%以下。而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方式学习的内容,留存率分别为50%、70%、90%。因此,在语文课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在设计单元学习时,我们应该尽力让学生展示完成听说读写做等具体任务、活动的过程和成果。除了设置情境和任务,我们还应该设计好展示和反思的环节。通过展示,学生可以将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其他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思考,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在语文课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展示和反思,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3.逆向设计的视点
根据威金斯的观点,传统的教学设计常常存在两个误区:聚焦于教学活动和聚焦于灌输知识。教师通常根据教材、考试和经验来确定教学内容,并据此安排教学活动。然而,聚焦于活动的教学设计缺乏对活动意义的深刻思考,而聚焦于灌输的教学设计则无法有效地促使学习真正发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威金斯等人提出了一种“翻转”的课程单元设计方法,即以“以终为始”的逆向思考方式进行设计。这种方法被称为“逆向设计三阶段”(UbD),包括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以及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过程,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首先,教师需要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即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理解。然后,教师需要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最后,教师需要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通过这种逆向设计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单元设计中,我们需要仔细考虑单元学习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证据(可见的学习成果)。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对单元学习的期望,并设计导向性的学习活动,以促使学生产生符合期望的学习行为。此外,我们还应将评估融入到学习行为中,使其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二、尝试性模板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需要制定一个适用于语文课程的单元模板,以便为单元设计提供简单而实用的框架。一般项目包括单元名称、设计者、适用年级和班级、课时等信息。
单元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明确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将实现的目标。
情境任务:在一次英语口语课上,学生们被要求进行一场模拟面试。他们需要扮演求职者的角色,用英语回答面试官的问题,并展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预期的单元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技巧。
评估设计是用来评判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程度的一种标准。在评估设计中,需要考虑评价任务和评价方式与预期的单元目标保持一致。
评价任务可以包括学习成果和言语实践表现的记录,例如笔记、作文、演讲和测验等。这些任务可以帮助评估学生在特定单元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语言实践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分为表现性评价和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例如,观察学生在演讲中的表现或者阅读理解测验中的答题情况。交流式评价则是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互动来评价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例如,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或者小组讨论。
评价设计的关键是确保评价任务和评价方式与预期的单元目标保持一致。评价任务应该能够全面地评估学生在特定单元中的学习成果和语言实践能力。评价方式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表现,并且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合理的评估设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实现预期目标,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支持。
教学计划:设计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任务以达到预期目标。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要求:
1. 确定活动顺序: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的复杂程度,确定活动的适当顺序,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 提供知识与方法提示:在活动开始前,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提示,帮助他们理解任务的要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提供阅读文本清单与要求:列出学生需要阅读的文本清单,并明确阅读的要求,如理解文本的主旨、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等。
4. 指导获取资源的类型及途径:指导学生获取所需的资源,如书籍、网络资料等,提供适当的资源链接或推荐书目。
5. 收集、整理与提交证据:要求学生收集与任务相关的证据,如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等,并帮助他们整理和提交这些证据,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6.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馈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7. 教师的教学和辅导: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教学和辅导,如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额外的练习等,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通过以上步骤和要求,设计的语文学习活动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学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梳理单元学习的收获与问题。
接下来,我将简要说明模板运用的关键问题。
1.单元名称的表述
现行语文教材的单元设计应该根据单元目标来提炼一个简明醒目的名称,最好包含动词性的词语,以突出该单元学习的重点或核心问题。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可以命名为“探索事物性说明文”,而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可以命名为“探究事理性说明文”。这样的命名能够成为单元学习方案的“眼睛”,准确地指明学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2. 单元目标的来源与表述
单元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指导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方向。单元目标的来源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经验等。
教学大纲是制定单元目标的重要依据。教学大纲通常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单元的具体目标。
教材也是制定单元目标的重要参考。教材中通常已经明确了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制定出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单元目标。
此外,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制定单元目标的重要考虑因素。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单元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制定单元目标的重要参考。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挑战性和可操作性的单元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单元目标的来源可以从教学大纲、教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经验等多个方面得到。制定单元目标时,教师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目标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确定单元目标时,可以根据以下四个依据进行考虑: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的相关表述、单元的地位和特征、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师的经验。
首先,我们需要参考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的相关表述来确定单元目标与内容。这些表述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核心素养的外化表现来进行表述,但需要注意不要机械地列举,而是力求简明具体、有操作性。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单元的地位和特征。单元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特征会影响我们对目标的确定。例如,如果这个单元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单元,我们可能会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如果这个单元是一个拓展单元,我们可能会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情也是确定单元目标的重要考虑因素。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例如,如果学生对某个主题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将目标设定为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和能力。
最后,教师的经验也是确定单元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结合学生的学情和课程要求,来确定最适合的目标。教师可以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考虑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资源,来制定具体的目标。
综上所述,确定单元目标时,我们可以参考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的相关表述,考虑单元的地位和特征,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及借鉴教师的经验。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出简明具体、有操作性的目标。
3. 情境设定与任务设计
在进行情境设置与任务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参与者的背景和目标,以及任务的复杂程度和挑战性。以下是一个示例情境和任务设计的过程:
情境设定:
假设我们正在设计一个团队建设活动,参与者是一群来自不同部门的员工,他们的目标是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情境设定为一个虚拟的公司,参与者被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特定的任务。
任务设计:
1. 第一阶段:团队合作
– 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
– 任务要求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达到预定的目标。
– 在任务过程中,参与者需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以及有效地沟通和协调工作。
2. 第二阶段:沟通能力
– 每个小组成员需要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合作,以完成一个更大的任务。
– 任务要求参与者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解决团队之间的冲突和分歧。
– 在任务过程中,参与者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尊重他人的观点,以达成共识。
3. 第三阶段:领导能力
– 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领导,负责协调和指导团队的工作。
– 领导需要展现出良好的领导能力,包括激励团队成员、分配任务和解决问题。
– 在任务过程中,参与者需要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并理解团队合作中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通过以上情境设置和任务设计,参与者将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团队合作、沟通和领导能力。这样的活动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和创新。
将学生置于情境中,让他们有机会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参与活动,这是单元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美国教育界提倡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也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度学习。
在教学中,单元情境的设计应该注重微观的细节,并且需要运用关联、聚焦和条理化等策略。通过综合分析教材单元的定位、文本和资源等方面,我们可以找到能够实现杜威所说的“连贯有序”效果的情境。
在设计单元情境时,我们可以通过关联不同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例如,在教授一门科学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室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聚焦是设计单元情境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主题或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教授一门历史课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作为情境,让学生通过研究和讨论来深入了解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最后,条理化是确保单元情境具有“连贯有序”效果的关键。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组织和安排。例如,在教授一门语言课时,我们可以按照语法规则的逻辑顺序来设计情境,让学生逐步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总之,通过运用关联、聚焦和条理化等策略,我们可以设计出能够实现杜威所说的“连贯有序”效果的单元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不同的标准下,任务可以分为开放和封闭、简单和复杂、个人和合作、听说和读写等不同类型。在单元设计中,任务可以是贯穿整个单元学习过程的一贯任务,也可以是局部任务。设计任务时,需要考虑前文提到的目标、情境,以及角色、对象、产品和评价标准等因素。
4.评估设计
设计评估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表现性任务,这包括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言语实践的记录,比如阅读笔记、作文、演讲和测验等。其次是评价方式,可以根据斯蒂金斯的分类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包括选择式反应评价、论述式评价、表现性评价和交流式评价。然而,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更多地采用表现性评价,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在设计文本中,我们只需要简要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并将具体细节放在学习计划中进行详细阐述。评估设计应与单元目标和情境任务等保持一致。
5.学习计划
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但并不要求逐一列举。为了减轻教师的书写负担,推荐使用“课时计划”的方式来呈现。课时计划的框架包括课时目标、评价任务和学习过程(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等部分。其中,“学习过程”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三个阶段,整合了学习内容、学习形式、资源和评价等要素。在“课堂学习”阶段,可以通过任务和活动的方式来安排学习进程。而“课后学习”阶段则可以包括课时的作业和反思提示等内容。这样的课时计划方式可以更好地组织学习活动,并提供清晰的指导。
6.学后反思
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并非没有被反思过,而是缺乏有意识的反思设计和指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将学后反思纳入单元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反思的支持框架,并与他们分享学习情况的信息。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进行补救学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一来,教学过程将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林荣凑(浙江省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林荣凑,现任浙江省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的一名教师。他热爱教育事业,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他在教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寻求教学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林荣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他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注重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在教研工作中,林荣凑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和交流研讨会,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他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他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林荣凑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就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林荣凑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学生的未来努力奋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7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