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材料

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材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强调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构筑起一种有利于实现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方向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环境广义上指的是围绕在人类周围的一切外部客观存在。当前,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深度交织,早已不再只是一种零散分布的技术、工具或平台,而是紧密嵌入人类生活场域的客观存在。在此意义上,本文所指的信息环境,即基于新兴媒介技术搭建而成的、以虚拟实践为主要实践形式的数字化生存空间。从信息环境的概念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可作如下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即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一切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因素的总和。作为一种打破时空限制的缺场交往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以虚拟实践引导情感、塑造认知、转变行为的育人场域,全方面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理解为一种叠加。所谓叠加,即不同属性、类型和层级的要素的复合。不同要素复合后产生的影响,不等同于要素各自效用的累加,而是会产生新的影响,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融汇了更多的科技性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是人类步入Web4.0时代的产物。在Web4.0阶段,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情境感知技术等的不断涌现和拓展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法、载体乃至教育者本身都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性色彩。一是教育思维的科技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深刻体现了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互联网思维,并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把全身沉浸思维、具体传播思维、多维感知思维、人机交融思维等智慧高阶思维进一步应用于现实。二是教育方法的科技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教育者可以通过算力、算法、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技术来分析和预测不同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为受教育者定制、推送学习资源,帮助受教育者实现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三是教育载体的科技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教育者运用VR技术、全息技术、拓展现实技术等崭新样态的智能载体进行教学,使受教育者实现全景全域全程的沉浸式学习。四是教育者的科技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除了人之外,智能体(具有心智状态和智能的实体)也被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的范畴,有力推进了人机协同的智慧学习进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凸显出更强的互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叠加意味着该环境会与人、与社会大环境、与其他类型环境、与自身内部要素发生能量的交换与传递,这势必会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内部各要素与人的互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含的众多要素会对环境中的人产生影响。人在实践过程中会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运行规律的认识,并将新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模式、活动方式和交往形式,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对人的引导、塑造、改变作用。另一方面,人能够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创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这体现了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创建、调整、重构作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互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不仅存在于与人发生直接信息交互的特定场域,还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受到各种复杂要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也会对社会大环境产生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开展的数字实践既能够拓展人们构建社会关系的形式,也会对社会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产生现实性的影响。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其他类型环境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同属于社会大环境的子集。在实践过程中,各个子环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7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