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入理解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
同志们:
在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A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深入学习领悟A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对于推动党的XX大精神落地见效,以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的精神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A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成功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无产阶级领导权,用尽毕生精力参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并进行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不仅明确界定了党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而且明确提出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的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进一步发展与强化了坚持党的领导的思想,并明确了党的领导的范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启并加以推进。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非常重视坚持党的领导,把它列入“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A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根本和命脉的高度,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等重大问题。
从“坚持党的领导”再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虽然只是几字之差,但却具有重大意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必须毫不动摇,全面是基础,目的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领导的广度与深度二者之间的相互统一,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根本上廓清了认识上的迷雾,驳斥了各种错误观点,为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所在是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一整套健全的党的领导制度机制,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奠定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大政治原则被写进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进一步统一全党意志和行动,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被写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制度化是确保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之策和长远之计。二是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在提高全体党员政治自觉的同时,通过健全制度,为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对我们党全面领导地位的准确界定。通过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四是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体现,人心向背决定党的生死存亡。在制度上对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作出安排,确保党永葆生命力和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五是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党的领导才能得到坚持和加强,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六是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方式。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需要依靠完善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六个方面制度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定了明确的行为标准。
切实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党的全面领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体现在党治国理政以及国家政权机构、体制机制的设计、安排和运行中。建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6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