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规定了建设用卵石、碎石的分类、一般规定、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适用于建设工程(除水工建筑物)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用卵石、碎石。新版标准兼顾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结合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对I类粗骨料粒形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并提出相应的指标和试验方法。
与此标准2011版相比,新版标准在术语定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如下:
一、更改、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1. 标准修订时为了完整、科学表述,便于理解相关术语和定义,修改了卵石、碎石、卵石含泥量、坚固性的定义。
- 增加了不规则颗粒、卵石含泥量、碎石泥粉含量的定义。
- 对类别分类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二、 修改了技术要求
近年来随着砂石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砂石原料来源的日趋复杂性,为了保障下游产品混凝土质量,相关技术指标需要适时修改调整。
- 标准修改了颗粒级配:新增了单粒级25~31.5颗粒级配。
- 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含泥量改成了卵石含泥量、增加了碎石泥粉含量、泥块含量修改了部分限值。
- 针片状颗粒含量:修改了针片状颗粒含量II类限值。
- 不规则颗粒含量:增加了I类卵石、碎石不规则颗粒含量不应大于10%的规定,与针、片状颗粒含量共同保证Ⅰ类骨料的粒形质量。
- 岩石抗压强度:火成岩改成了岩浆岩;水成岩改成了沉积岩,更通俗易懂,并修改了沉积岩的抗压强度限值。
- 吸水率:修改了III类吸水率限值。
- 修改了碱骨料反应技术要求。
- 取样数量:
- 含泥量改成了卵石含泥量、碎石泥粉含量;
- 增加了不规则颗粒含量的取样规定;
- 调整了吸水率、放射性和含水率的取样数量。
- 试验方法
- 含泥量部分:
①含泥量变更成了卵石含泥量、碎石泥粉含量;
②天平由原来的“称量10kg,感量1g”变更为“分度值不大于最少试样质量的0.1%”;
③卵石含泥量、碎石泥粉含量结果计算增加了两次结果超差,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 泥块含量部分:
①天平由原来的“称量10kg,感量1g”变更为“分度值不大于最少试样质量的0.1%”;
②5~10mm单粒级按照GB/T14684进行试验;
③泥块含量计算由原来的0.1%修改为0.01%。
- 标准增加了不规则颗粒含量的试验方法。(具体步骤见规范)
此处需要注意:不规则颗粒含量为新规范增加的试验方法,需要开展此项目的检测机构,须做参数扩项申请。
- 有机物含量:修改了天平量程和分度值要求,增加了量筒的分度值要求。
-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增加了量筒分度值不大于1mL。
- 坚固性:修改了天平量程,增加37.5~90mm颗粒所用网篮尺寸。
- 压碎值:修改了“压碎指标”试验方法,去掉了2011版中允许将大颗粒破碎的规定。删除了“去除针片状颗粒”的步骤,更直接反映碎石的真实抗压能力,修改后的方法更加科学且易操作。
- 表观密度:液体比重天平法和广口瓶法中的称量天平修改为“量程不小于10kg,分度值不大于5g”。
- 堆积密度与空隙率:天平变更为“分度值不大于最少试样质量的0.1%”;将空隙率明确分为松散堆积空隙率和紧密堆积空隙率。
- 容量筒的校准调整了校准温度,并增加了不同水温的水密度用表。
- 碱骨料反应:
① 删除了2011版中附录A集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相法),规定了参考水利规范鉴别岩石种类。
GB/T 14685-2022
② 对养护筒和膨胀测头尺寸进行了具体规定:
③环境条件:材料与成型室温度进行调整,成型室、测长室相对湿度进行了调整。
- 其他部分:
修改了出厂检验项目的规定,修改了型式检验的规定,修改了组批规则。考虑到工程建设对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越来越高,且骨料来源更加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对潜在碱骨料反应活性应予以更多重视,因此将碱骨料反应由原来的根据需要进行改为型式检验必检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6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