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排,下面我与大家一起从四个方面交流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一、什么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沿革
中央层面:
1.2018年8月,《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18〕78号)
选择北京、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南、广东、海南、贵州、陕西等12个省50个县(市区)进行试点。
2.2019年10月,《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文明委〔2019〕5号)
在50个试点县的基础上增加450个,总量扩大到500个县(市区);其中江西12个(安义县、浮梁县、湘东区、共青城、渝水区、余江区、瑞金市、寻乌县、泰和县、袁州区、东乡区、横峰县)
3.2020年6月,《关于扎实推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文明办〔2020〕10号)
4.2021年11月,《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厅字〔2021〕43号)
以全县域为整体,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由试点探索转为全面展开、由试点县(市区)向全国范围的县级行政区全面覆盖。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各县(市区)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辖乡镇(街道)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行政村(社区)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省级层面:
1.2018年12月,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办字〔2018〕62号)
省委决定18个县(市区)开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其中九江市2个(共青城、庐山市)
2.2020年3月,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旅厅、民政厅、财政厅、人社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全省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的试点方案》的通知(赣宣发〔2020〕2号)
全省试点范围明确为三类县共33个县(市区),共青城市为一类县,庐山市为二类县。
3.2021年4月,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拓展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赣文明委〔2021〕4号)
该方案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分为4个阶段:调查摸底、提质扩面、全面推进、常态长效开展。
4.2022年4月,关于印发《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指南》的通知(赣文明委〔2022〕4号)
5.2022年7月,全省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电视电话会。
(二)相关概念
新时代,就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要有新面貌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绝不能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
文明,就是着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重点放在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上,绝不仅仅停留在文明创建、文化搭台、文体活动。
实践,就是着眼深信笃行、知行合一,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一起干,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凝聚群众。
中心,就是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以县乡村三级为单元,发挥统筹整合、指挥调度的作用,打破县域内部门利益和条块分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高效。
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向基层宣传践行党的科学理论、重大举措等,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解决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着力于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全覆盖,积极调动志愿力量开展群众乐意、满意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整合各方力量资源,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指挥中心,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中心,更是人们坚定自信、鼓舞斗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信仰中心。
二、为什么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要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创新局的一个重大举措、是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一项重大改革,能够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能够更好地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能够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1.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拓展理论宣传宣讲的有效载体,创新常态化引导人民群众学习理论、践行理论的组织方式,更好地搭建起理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连接贯通的桥梁,让理论的学习宣传在城乡基层长流水、不断线,进一步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光芒。
2.激发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活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能给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供内在精神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动机”和“孵化器”,能够推动创建工作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新的思路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构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新平台、新载体,解决好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解决好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得好、怎么做得实的问题,更好地发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作用,更好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
4.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整合调配全县域各种资源和力量,增强文化服务的综合性、适用性,提高文化供给的精准化、便捷化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5.助力城乡基层治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通过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中心、所、站三级贯通的体制机制,有效调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增强群众凝聚力、社会动员力,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城乡基层治理的重要依托,确保“平时好用、战时管用”。
三、怎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一)把握基本理论
1.一个总目标: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动员和激励城乡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四个定位:
(1)高举思想旗帜,把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
(2)落实政治责任,把中心建设成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
(3)围绕立德树人,把中心建设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
(4)完善运行机制,把中心建设成为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3.把握5个工作原则
(1)坚持为民服务。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困难和精神困惑,以服务聚民意,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坚持求实务实。针对群众实际需要,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开展群众最喜爱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
(3)坚持重在实践。注重开展宣传教育与引导群众实践参与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统一,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既学习又实践,既明理又躬行。
(4)坚持用好网络。积极探索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联通融通有效机制,运用“两微一端”等新载体新手段,实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相映成辉。
(5)坚持抓好重点。县,乡镇,村(社区)各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既组织推动又带头实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关注帮扶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体,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对长期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开展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
4.重点抓好5项内容
(1)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政治任务。 重点结合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重要会议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学校师生、“百姓名嘴”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永远跟党走”“我眼中的这十年”等群众性主题活动,不断活跃宣讲形式,运用启迪心智的金句、直抵人心的暖语、感人肺腑的故事,通过方言土语、地方文艺、“大喇叭”等方式,让群众在春风化雨中感受理论的温度、思想的魅力,增进群众对科学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2)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紧贴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紧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适应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特点,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把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分专题、分区域、分场合,把政策宣讲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现场,用活场景体验、开展分享交流、实现情景交融。结合群众阅读和接受习惯,组织社科专家、理论工作者编写宣讲教案、乡土教材、群众读物,依托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出宣讲课程、公益广告、短视频等,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
(3)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常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在中心、所、站层层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评选推荐活动,综合运用专题专访、公益广告、事迹展览、“好人故事会”等方式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高质量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全域推进,突出统筹融合,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凝聚和引导群众。建好用好“乡村复兴少年宫”,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强化未成年人教育引导。
(4)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升基 本公共文化服务,经常性组织健康公益讲座、技能培训、法治 宣传、科学普及、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全民阅读等活动。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充分利用“我们的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常识普及、经典诵读、戏曲传唱、非遗传承等形式 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新需求,焕发新魅力。突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深入开展“关爱工程”三年行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解除精神困扰,坚定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5)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继续开展婚丧领域移风易俗示范点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新时代文化(文明)礼堂,融合婚礼庆生、贺喜纪念等功能,寓教育于服务。继续组织“万名文艺家下基层”活动,开展“时代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专场演出和漫画展活动。发挥好升国旗仪式、入学礼、成人礼、参军礼等礼仪教化作用,广泛开展“道德银行”“文明超市”等实践活动,推行文明婚丧新礼仪,倡导遗体器官捐献新风尚,破除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渗透活动。充分发挥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加强红白理事会成员培训,鼓励村(居)就文明节俭制定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5.着眼提升六大能力
(1)提升动员能力,既落实县级党委主体责任,又注重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强大力量,形成“一呼百应”“应者云集”良好态势;
(2)提升整合能力,贯彻“激活、整合、下沉、共享”的要求,使现有各级各类资源焕发活力、配置优化、统筹使用、协同运行,充分发挥文明实践资源阵地的最大效能;
(3)提升引导能力,重点强化思想引领、突出价值引领、做好文化引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4)提升服务能力,着力在建好质优量足的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务实有用的志愿服务项目、健全平战结合的志愿服务机制上下功夫,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要求落到实处;
(5)提升创新能力,着力在思路理念、破解难题、载体手段等方面实现创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百花园”;
(6)提升保障能力,重点在建好用好管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上持续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久深入。
6.用好5种方式
(1)“讲”,组织志愿者队伍,以讲堂、入户、线上的方式,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讲法治、讲道德、讲技能等,提高人们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
(2)“评”,组织群众对社会上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思想道德现象开展评议,举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褒奖善行义举、惩戒道德失范行为,推动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3)“帮”,组织志愿者采取上门拜访、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等方式,面对面、心连心,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孤残老人、困难群众,帮助解决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
(4)“乐”,培育挖掘基层文化人才,利用广场舞舞前聊吧、电影戏曲下乡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满足人们文化生活和人际交往需求,活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
(5)“庆”,有计划地举行传统节日以及丰收节等“我们的节日”庆典活动,引导群众参与婚丧嫁娶、成人升学等人生节点仪式,不断培育文明礼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7.明确五方职责
(1)党委主责,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2)宣传部门主抓,宣传部要牵头抓总;
(3)职能部门主动,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融入和作为,不能当看客;
(4)志愿者主力,所有活动要以志愿者为主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5)基层群众主体,群众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主体,他们既是工作对象,也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8.文明实践为什么要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方式?
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要求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形式,我们看到在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候,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党的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目标,既对志愿服务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也在志愿服务中获得贯彻落实。所以,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志愿服务越来越重视,也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将文明实践做得深入、做得扎实。
(1)志愿服务更有利于走进群众传播新思想
新时代文明实践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让志愿者以身边人、身边事来传播和推广新时代新思想新文明,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受到群众的欢迎,有利于群众的接受和理解。
(2)志愿服务更有利于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
群众反映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开展,让党员、团员带头关爱互助、友善助人,发挥很好的示范作用,改变了原来认为党员干部光说不做、说多做少的刻板印象。“每个党员都是杆旗帜”“每个党员都是种力量”,党员带头,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感受到党员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吸引群众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构建邻里关怀、友爱互助的社会环境。
(3)志愿服务更有利于广大群众的踊跃参与
城乡群众对于社会事务参与不太喜欢被动员、被指挥、被志愿,缺乏自主性,以及听行政指令的各项形式活动。相比之后,群众自发自愿、自主自由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就受到更多的欢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既根据群众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内容,也通过丰富多样的回馈激励维系群众的参与热情。
(4)志愿服务更有利于弘扬新时代奉献精神
新时代文明实践通过宣传新思想、倡导新文明,激励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拼搏进取,共同创造新生活。***勉励广大干部群众“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要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文明实践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和感受,不断传递新时代的奋斗精神、拼搏精神。在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去领悟共同奋斗的真谛,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建设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动力。
(5)志愿服务更有利于激励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要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化治理格局。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共建美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通过自己动手、美化环境,重新感受主人翁的自豪和骄傲,也促进邻里关系的和睦友善。由此可见,志愿服务对于乡村治理、社区治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掌握建设内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主要内容体现在“五有”上,即: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
1.有场所
(1)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县级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公共文化场馆、综治管理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建设固定场所,具备指挥调度、教育培训、文明体验、成果展示等功能。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办公室,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
(2)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破部门壁垒和条块界限进行阵地资源整合,依托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等建设固定场所,发挥区域统筹、服务保障、上下联通等功能,具备开展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健身活动等文明实践活动的设备条件。鼓励并支持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非遗传承人、社会工作者、优秀志愿者和团队等建立特色工作室。
(3)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依托颐养之家、童心港湾、退役军人之家、道德讲堂、应急广播、法治讲堂等各类阵地,整合城乡闲置的校舍、厂房、祠堂等建设固定场所,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公园、广场等没有围墙的文明实践场所建设,具备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科学普及、社工服务等功能,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4)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鼓励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建设文明实践基地,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具有教育服务功能的阵地资源对群众开放,建设各具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党员、“五老”、身边好人、热心群众等所在家庭为中心户,探索建设文明实践家庭站,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文明实践进家入户。
(5)建立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站点。在居民聚集区、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及农村集市、劳务市场等重点公共场所,广泛设置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有文明实践显著标识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岗),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依托社区党建、综治等网格资源,构建文明实践网格,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把思想政治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6)积极搭建网络平台。依托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指挥调度、阵地资源、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5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