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对策研究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如何提高干部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既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因此,如何加强干部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增强干部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干部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因此加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是切实增强干部应急管理意识的重要手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稳定,有的干部认为突发应急事件概率很小,自己又不在应急管理部门,在思想意识上对应急管理不够重视。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引导干部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意识,把应急管理意识融入到日常具体工作中,有效预防突发应急事件。
(二)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是全面提升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弱,关系到突发事件处置的速度和效果,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必须把应急管理培训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教育培训帮助干部学习了解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掌握应急事件处理的各项操作规程,全面提升干部安全隐患排查监管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三)加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是有效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种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积极科学的应对突发事件,已成为各级政府加强社会治理的当务之急。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增强干部应急管理意识,提升干部应急事件预防、动员组织群众和指挥协调等能力,对加强社会事务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二、当前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日益复杂、严峻的安全管理和社会安全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对提升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促使应急管理培训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然而,在应急管理培训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挑战。
一是现有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应急管理培训的实务性。当前,现实中的从事应急管理培训的师资无论是在理论知识积累还是在实务经验储备上都存在明显不足。这一方面是应急管理学科刚刚建立,从事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师资通常并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学习;另一方面是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不仅缺乏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也缺乏积累实务经验的平台和机会。
二是课件开发难以满足应急管理培训的针对性。参加应急管理培训的各级干部都期望课件的开发能直接基于其特定的工作背景,从而为其提供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培训。而现实中,课件的开发往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仅开发时间长、成本高,而且缺乏充分的案例信息和场景数据,因此,常常会遇到参训学员反馈培训课件针对性不高的问题。
三是培训方式难以保证应急管理培训的实践性。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方式往往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缺乏感染力和实践性。而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客观上要求应急管理培训能很好地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实景展现,并在实践教学中演练应急事件处置方法。但在现实中,无论是从教学设施还是培训方式上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和实际演练。
四是科研基础难以保证应急管理培训的前瞻性。最有效的应急管理是通过前瞻性的判断和措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最有效的应急管理培训也应该是具有前瞻性的,而这必然要以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基础。而目前应急管理领域内的科研往往存在滞后性,通常都是事后追问与总结型的研究,而缺乏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研究成果。
三、加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对策建议
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应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必要手段,是应急救援行动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培训体系,整合现有的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各级党校培训基地建设,探索和创新培训方法,培养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切实增强应急管理培训的实效性。
(一)建立层级化、系统化的组织体系。一要在横向上建立由各级党委政府应急指挥部、组织人事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密切合作的应急管理培训体系,明确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应急管理培训方面的职责,作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二要在纵向上推动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培训部门,统筹系统资源,发挥整体优势。三要实现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业务指导与合作的无缝衔接和有效沟通。设置标准化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培训模式,开发标准化的教学大纲、培训模块、配套教材,在系统内推广使用;进一步畅通业务沟通渠道,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实现教学科研成果的共建共享,促进培训质量和水平的共同提高。
(二)开发标准化、进阶化的课程体系。一要按照模块化的方式,针对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5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