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绝密543》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剧情朴实“有华”、制作精良,让我们从荧屏中去了解那个年代,感受那个年代的人、那个年代的军人的爱国情怀(具体的内容本文不再展开,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全营一杆枪,看大校军官肖战武团队管理的“七剑”》)。
剧中两个重要的团队——邢凯带领的一营和肖战武带领的二营。
作为543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营从组建时的“锋芒毕露”到后来接近“默默无闻”,二营从组建时的“困难曲折”到成长为“英雄营”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多位元帅的接见,营长肖战武更是晋升为大校军衔并被提拔为地空导弹师的师长。
今天,我们从两个团队、两个人不同的成长轨迹去发现原因,去解读团队中的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看下主官。
肖战武和邢凯都是我军优秀的军官,组建543之前分别担任探照灯部队和高射炮部队的营长,两人也都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并被称为朝鲜战场上的“神灯”、“神炮”。
——从这些内容来看,两位主官在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都很优秀。
首先,看两位军事主官——两个人的性格迥异:
一个是极具个性、活跃但又不失严肃,生活中很随意甚至显得“草根”;
一个冷静沉着、军纪严明,在官兵中颇具威严和“高冷”。
其次,我们再看下两个营的“创始”条件:
从这些信息来看,相对于一营,二营妥妥的“草根”一枚。
按起点进行pk的话,“一营可以完胜。
但,这只是如果——两个营的第一次PK是在理论学习之后的考试,二营以平均分90分完胜一营,并且,随着剧情的展开二营的优势愈发明显。
从第一次实战到机动设伏、再到快速战法参与实战,二营始终以过硬的战绩完胜一营,彻底完成“逆袭。
抛开主角光环——虽然是一部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毕竟有一定的创作因素——我们从管理的角度去分析、解读。
且看一件“小事”——背景:国民党军队在屡尝败绩(均是二营的“业绩”)后,在U-2飞机上安装了第12预警系统,并在之后数次与543部队的战斗中成功逃脱;为了打下敌机,一营提出“快速战法”希望能扭转局势,二营获悉后也迅速向一营学习、开始练兵。
请注意,二营在学习一营的战法。
我们从两位军事主官的几句台词,分析徒弟赶超“师傅”的原因。
一、练兵“初心”
邢凯:“可能我们成功不了,但哪怕我们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也是好的”——从肖战武口中转述。
肖战武:“过去,我们的军队是小米加步枪,照样赛过敌人的车轮子,今天我们就跟时间赛赛跑,成了,光荣,败了,也光荣“。
从这两句“初心”来看,两位主官都很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这种精神和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往下看。
二、关于练兵的目标
背景:练兵的核心是压缩从打开雷达到导弹发射的时间,练兵之前两个营均可以达到8分钟。
杨工:“4分钟是一营的理想时间!”
肖战武:“4分钟怎么了?4分钟只是8分钟的一半,差得远呢”、“我们现在有一个新目标,8秒”、“从8分钟开始,一秒一秒往下压”。
是不是有意思了?一营没有具体设定目标,单把理想时间设定为4分钟,原因后面讲;而二营则是把8秒钟作为目标,原因则是从实战中出发、基于敌机转弯半径等因素、测算出“打下敌机需要的时间”为38公里、8秒钟。
再往下看。
三、练兵到一定阶段
邢凯:“这个快速战法,首先是我们一营创立的,但快到什么程度,它有一个限度,50公里开雷达,不符合苏军教令,而且我们测试过,60公里开雷达已近属于操作的极限,如果非要逞能呢,会事倍功半、会适得其反、会浪费国家资源”。
肖战武:“既然现在改变不了兵器,那就必须极大限度地压近雷达的开机距离”、“虽然我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但是如果我练不到8秒,我连半次成功率都没有”。
一个是不符合苏军教令,一个是“被敌人逼的”、“没办法”。
我们把这几句台词并结合剧情做一下小结:
1、团队负责人:两个营长都是优秀的职业军人,都把“打下敌机”作为作战目标;都敢于突破、创新,只不过程度有一定的差别。
2、目标设定:一营没有设定具体的练兵目标、只是把4分钟作为“理想时间”;二营则按照打下敌机需要、把测算出的“38公里、8秒”作为练兵目标,“一秒一秒往下压”;
3、目标合理性:这个很难讲,毕竟两个营的软硬件、核心团队的理念有一定差别,但,如果从“打下敌机”取得胜利作为作战目标的话,一营设定的目标只具有“训练意义”,在目标设定环节就决定了“终点”。
4、主官思维:一营长很具有创新意识——率先提出“快速战法”并组织训练,为543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但是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迷信权威”苏军教令;二营长更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学习,在获悉一营有新战法后马上全营“统一思想”,带领团队研究操作手册,在训练中不断调整操作流程以求突破。
一个以始为终——虽然基于现有条件敢于突破、大胆尝试,但不敢打破“权威”;自我设限,未给团队设定练兵目标,而是设定了一个不可能实现“打下敌机”这一作战目标的“理想时间”。希望“打赢”,但不敢有更多的尝试和更大的突破,输在了“起点”。
一个以终为始——基于打赢需要达到的“8秒”,把作战目标作为练兵目标 ,不管别人的质疑和嘲讽,带领团队分析、计算各项数据进行压缩,在各个环节进行分解、简化,向操作要时间“抠出一秒是一秒”,在理论、方案和实践中不断突破、逼自己!
结果毫无悬念:二营打下敌机、用时6秒!
相同的是两个都突破了自己、超额完成了“目标”;不同的,一营在训练中把时间压缩到3分钟以内,但只能眼睁睁着看着敌机在头顶上飞出一个胜利的“V”之后潇洒的飞走;而二营,则在一举命中、用时6秒钟打下“U-2”(飞机)、彻底完成“逆袭”!
起点不一定决定终点、取决于行动,而行动,决定了你实现目标的程度。
实现“打赢”起码得做到:1.设定清晰、可量化的目标;2.目标必须立足于公司、团队整体要求——“打赢”,以终为始;3.要有“打赢”的决心,并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措施;4.不断的进行阶段性复盘,根据目标对行动措施进行修正。
不敢于立足打赢以始为终去设定目标、设定目标也不清晰、怎么打?
决心再强、措施再得当、阶段性复盘做的再好,又能怎么样了?
喊着“我们一定要打下敌机”,抱着一个即使“达成”都不可能“打赢”的“理想时间”,4分钟实现又有什么意义?除了自我安慰,终究只是个数据罢了。
您所在的团队是怎么制定目标的?感兴趣的可以一起讨论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