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乡村人才振兴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各地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全方位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人才队伍总量稳步提升,资源效能明显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僵”的体系有待转变。县级教育、医疗、畜牧等专业技术编制不够灵活,编制资源没有充分发挥最大效能。比如:某县教师队伍总量超编,畜牧、农林相应不足,教师资源使用上,部分科目教师“无课可带”、音体美等科目教师却常年全县范围奔波“走读”教学。人才评价体系不够精准,注重静态考评,缺乏动态考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人才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主管单位与用人部门职责时常“错位”,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的贴合度不够。
二是“弱”的现状还未扭转。以某县为例,人才总量仅2万人,占人力资源总量的6.17%,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人才资源青黄不接、35岁以下年轻人才占比较小,大多以本(专)科毕业生为主,副高级以上专技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教育、卫生领域,其他领域不足20%,总体呈现出“少、老、低、偏”的鲜明特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后劲不足;特别是“强县域”、重点产业链建设急需的城建、规划等方面人才偏少,高新科技和创业能力强的领军人才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三是“走”的趋势愈演愈烈。受县级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发展环境、保障措施等因素影响,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下来更难,以我省某县为例:近五年通过各类方式引进人才280人、流失近200人,流失率达70%以上;本土“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年均410人,仅有极少数选择回本县工作、外流严重;财会审计、种业检测等方面人才培养周期长、参与度低,往往“一人一岗一干就是五六年”,经过历练稍有成就,便“下海经商”或被抽调借用,严重影响全县工作开展。
四是“练”的渠道不够通畅。一方面,引进的人才作风发挥不充分,不注重人岗匹配,“创、学、研”结合不紧密,未充分给与平台和环境保障,长期以往导致人才被“撂荒”。一方面,乡村普遍存在“抓大放小”心态,眼睛都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4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