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考试真题
第一部分(共20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混淆(xiáo) 模样(mó) 濒临绝境(bīn) 并行不悖(bèi)
B.徜徉(cháng) 包庇(bì) 心潮澎湃(bài) 步履蹒跚(pán)
C.贮藏(zhù) 鞭笞(chī) 瞠目结舌(chēng) 解甲归田(jiě)
D.稳操胜券(quàn)机械(jiè) 破绽百出(zhàn) 伺机报复(s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突如其来?? 接踵而至??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B.漫不经心???和颜悦色?? 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以逸待劳???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D.张灯结彩?? 休戚与共??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和风细雨话桑麻的味道。
B.如果悬壶济世的医家想寻一位“健康大使”,我想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是绝对无资格担当此重任的。
C.这所大学的活动室里,各种器材应该尽有,真是汗牛充栋。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耳提面命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4.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车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总是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再多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减退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想北平》等。
C.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D.《桥边的老人》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他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奖。
二、阅读《赤壁赋》,完成6—9题。(1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A、苏子愀然
B、山川相缪
C、酾酒临江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驾一叶之扁舟
②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相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8、翻译下列句子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答:
。
9、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
“客”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历史英雄,他们尚且如此渺小,何况“?,
”的常人。进而“客”以“?,
”形象地表达出对命运短促、个人渺小的感慨。
第二部分(共30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6题。(12分)
泪 珠 与 珍 珠
???????????????????????????????????????????琦君[台湾]
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记得国文老师还特别解说:“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性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经老师一点醒,我们就尽量在诗词中找具象与抽象对比的例子,觉得非常有趣,也觉得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层领悟。
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欢的总是写泪与愁的诗。有一次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巧妙,却不及杜甫有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老师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是描写泪多的意思。”大家听了都笑,他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4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