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A总书记来*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省委、市委各项部署落地落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现代化建设。聚焦“*”工作思路,围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区域协同”总抓手,实施“产业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工作取向,聚焦“抢进度、战项目、挺优势、强弱项、保目标”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十个生动实践”,增强发展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强调度、抢进度、挖增量、找回补、守底线,奋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一)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强化市场引导和管理,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切实解决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问题。扎实抓好国省政策争取、配套和落实,保持市县存量政策的连续性,推动增量政策叠加发力。聚焦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深入开展助企纾困系列活动,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加大政府采购、房租补贴等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融入*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和服务力度,持续推动“转企升规”,力争新培育“四上”企业*家、上市(后备)企业*家。
(二)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研究出台相关补贴和激励措施,开展新能源汽车“五进”*、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活动,大力促进非刚性消费和居民大宗消费。加强城市规划约束管控,提升商品房开发设计品质,优化公积金提取、贷款政策,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多维度丰富消费场景,打造特色夜间消费街区,恢复提振接触型、聚集型消费,推动网络零售总额力争增长*%。提升城乡商贸设施水平,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个以上,鼓励大型连锁超市在乡镇布点。促进旅*即“新能源”汽车进展会、进园区、进企业、进机关和事业单位、进公共空间。
游消费提质扩容,加快旅行社团体游复苏,针对多元需求推出“门票+”*等形式的优惠政策,推动“门票经济”转型升级。
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节俭务实办好第十届*旅博会、全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政商联动开展一批购物节、美食节、音乐节、车展、庙会等促销活动,营造浓郁的消费氛围。拓展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
(三)发挥投资稳增长关键作用。出台《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市本级政府投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落实支持民间投资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围绕国省投向抓好项目包装储备,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省盘子。严格中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财政贴息项目管理,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落实分级协调、要素配置、“红黑榜”等机制,推动*个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亿元。强化项目入库指导督促,力争策划储备项目投资规模保持在*亿元以上。
二、推动产业质效提升
(四)推动工业稳挑大梁。加快建设“中国绿色硅谷”,编制完善相关园区、产业和专项规划,促进产业链中后端向*区等合理布局。实施“晶硅光伏”头号工程,加快推进*等项目建设,力争形成*,确保晶硅光伏产值突破*亿元。坚持制造业扛大旗,推动*等项目建设,提升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能级,壮大能源装备、高端钒钛、高端陶瓷、绿色化工、稀土新材料、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加快抢占新赛道新领域,培育壮大氢能源、钒液流储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户、国省“专精特新”企业*户。
(五)推进文旅品质提升。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共建*文旅走廊,推进大*旅游环线建设,争创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强化世界级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深化景城联动、景城一体,提升*山—*大佛核心景区能级。把握新成昆铁路通车机遇,深入挖掘、开发、推介“小*”旅游资源。支持*县创建*旅游名县,创建一批*旅游名牌。把握大众文旅需求变化,拓展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推广森林康养、山地体育、房车露营、乡村民宿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出当地游、亲子游和定制游等优质产品。建成投用*等重大项目,强化景区设施更新与维护,提升承载能力。落实“四保”要求,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支持文旅企业纾困复苏,加快培育优质龙头企业。
(六)稳住农业发展基础。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粮仓”,全面实行“田长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加快生猪生产现代化,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升养殖标准化水平,探索国有资本参与生猪产业发展,确保生猪出栏*万头以上。做大做强四大产业集群,实施做响“*山茶”区域品牌三年行动和晚熟柑橘“五改三提”行动,推动道地中药材“三带六品”建设,建设*市柑橘种业园区、培育现代林竹产业基地*万亩。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冷链物流、仓储保鲜等服务配套。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价值链条。完善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全力抓好蓄水保供和抗旱工作。
(七)促进服务业提振回暖。引进*等项目,提升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和城乡配送体系水平,促进物流降本增效。重点支持“*优选”“*优选”等本地平台发展壮大,推动一批电商企业升规入限。推动金融业态多元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确保全年新增各项贷款余额*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创新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产业,高标准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和中科创新育成中心。拓展美食上中下游产业链条,推进预制菜产业园、美食博物馆、绿色食材基地等建设,促进餐饮业与文创、加工、配送等跨界融合发展。
(八)推动信息化赋能增效。强化*高新区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大数据、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重点支持绿色晶硅、环保等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加快建设一批数字工厂(车间)。夯实全市大数据资源池,探索数据资源按需市场化配置和分类分级保护。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移动生产调度中心)枢纽。持续推动5G规模化部署和融合应用,积极推进千兆城市试点建设,加快建设数字*。
三、强化发展承载能力
(九)完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机场,力争完成航站楼主体工程。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建成*等项目前期工作。提速*风岩航电枢纽建设,推动*港升级为成都港。持续推动国省和市域干线路网提档升级。
(十)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突出开发区发展规划引领作用,启动五通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工作,支持*高新区及符合条件的省级经开区扩区调位。大力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力争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加快推进犍为、五通桥化工园区认定,建设*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园,争创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实施“百园千亿”工程和“*”园区培育计划,力争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林业)园区*个以上。新改建一批冷链、枢纽型物流园区,支持大型共享综合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十一)增强能源发送供保能力。增强发电能力,加快推进*等*河阶梯水电开发利用项目;畅通输送通道,加快建设*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南站输变电工程;建强电力供应骨干电网,推进*南*千伏输变电工程和一批*千伏、*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和城市配网改造工程,强化能源调度管理,提升电力系统抗风险能力。优化天然气长输管道及区域管网布局,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提升煤炭保供能力和储备水平。
四、促进城乡互动融合
(十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最新成果,高质量编制实施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有序开展村级片区规划编制。重点抓好产业振兴,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创新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推进农资应急供应体系建设,培育打造一批价值高、活力强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常态长效开展“五清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村庄清洁行动,统筹开展场镇风貌提升、农房建设管理、传统村落保护等。不断提升乡村和谐善治水平,争创一批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先进乡镇和示范村。
(十三)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推进“一张图”建设。制定实施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以“四区布局”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县域副中心、中心镇,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个百分点。推动中心镇“六大提升行动”“五项改革措施”,力争新命名省级百强中心镇*个以上。加快构建市域互通、县际互联、乡镇畅达的路网,稳步推动公共交通线网向周边延伸。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健全县城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十四)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聚焦打造*“后花园”,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强化风貌景观设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3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