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的成功经验

“和雅”文化引领,“文明”之花盛开
以文化之力构筑文明之基
——探寻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的成功经验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它根植传承,面向世界;文化,是文明的外在表现,它培育微小个体,着眼整个社会。在加快“四个城市”建设,打造文化品牌的关键时期,学校始终走在前列,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推文化城市、品质城市建设。
    2017年11月,学校荣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国家级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对一所学校文明的肯定,更彰显了一座城市对文化的自信。学校一年内连续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关注、报道,在构建德育课程、传承中华文化、融合多元文明、助推城市建设中,学校勇敢地接过了文明的大旗,走在了全国前列。
    
    微德育.渐进渗透育文明之花
    学校能够迅速成为,一所屹立于江北的鲁派名校,在全国数以万计的校园中脱颖而出,荣膺全国首届文明校园,创新性教育教学改革无疑是最大的内驱动力。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着眼学生核心素养,创新德育育人方法,树立“大育化小、小微大作、见微知着”的微德育育人理念,构建独具特色、操作性强、效果显着的“微德育成长课程”,成为全国“微德育”教育的源头,进而引领全国德育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
    德育与文明无法脱离生活而存在,仅仅依靠高大空的德育课程,并不能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学校把立德树人的目标掰开、揉碎,细化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生活细节当中,让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有了实实在在的、接地气的载体和实施契机,“大育化小”让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小微大作”使德育更持久、操作更科学,“见微知着”让育人更扎实、更有效。微德育在由理念渐变为课程,由课程又内化为精神、外显为行为。就这样一双双稚嫩的双手,构筑起万千精彩的文明校园。在微德育课程走出一条渐行渐美的成长之路。
    德育如果是生硬的、死板的,既不易于学生接受,也不利于课程发展。学校秉持“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理念,创新德育教育模式,从小细节、小问题入手,通过德育微视频、班级微活动、节点微手抄、电影课程等灵活机动的形式,让德育课程变得丰富多彩、简单易行。运用这些丰富生动的素材来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心灵和生命及情感的教育,让学生产生共情,使他们态度上欣然接受,行为上悄然改变。
    学校还将德育与互联网以及智能化的高速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手机、相机等新媒介,拍摄自己身边的故事,关注身边的不良现象,与身边的同学共同展现身边的德育故事,分享周围成长的快乐瞬间,斗争社会上不良的道德现象。
    “微德育不仅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渗透式的、生活化的德育方式,正是因为问题小了、细了,才能避免大而空,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学校汤善香校长在《人民日报》上曾这样形象的解读“微德育”。微德育就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悄然将文明播撒进他们稚嫩的心灵,并渐化其行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股文明清风,吹进千家万户,吹响齐鲁大地。在几年的操作过程中,微德育产生了积极的育人效果,并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
    2016年5月,“微德育”创新做法在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一套《朝闻天下》栏目播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7年6月,“微德育”创新做法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栏目播出,产生了轰动性影响。十年来,学校的“匠人”教师们用思考与智慧支撑起了培育文明的“微德育”的样本,成为学校中的标杆。和雅育人,遍开文明之花。
    
    根文化.传承经典植爱国情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经典万千璀璨,中华文明凝聚了一代代国人的心血与智慧。扎根中国古韵传统,濡染前人爱国情怀,培育新时代兼具新素养的大国公民,也是教育者一份责任与担当。学校扎根传统文化,链接整合语文课程,精心打造“和雅”悦读课程体系。让学生坚持晨读暮思,激发学生诵读内驱力,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民族自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36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