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思想动态调研报告(大学学院)

高校教师思想动态调研报告范文
    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本身即是一种教育行为。教育活动应以“教育事实”为基础,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以服务于教育实践。这是教师思想动态调研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具有指向意义的理论依据。通过把握教师的思想动态,深刻剖析高校教师不同群体的态度观念、行为特征和价值诉求,对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阐明教师思想动态调研的应循原则,以对xx高校教师开展的群体性调动态现状,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群体性策略提出建议。
    一、教师思想动态调研的应循原则
    教师思想动态调研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决策支撑,同时也是开展师德教育与研究的载体之一。以教师为特定群体的调研,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并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下进行。
    (一)融合新时代要求的内容涵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他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旨归,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大先生”等一系列期望要求。在此精神指导下,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从《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皆要求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第一标准”的要求从制度设计到具体落实层面得以全面贯彻。作为了解教师现状、引导思想走向的基础性、常态化工作,思想动态调研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在内容涵盖上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从而增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因而,在思想动态调研中应融合新时代师德要求的内涵要义,严格落实“第一标准”,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关注高校教师的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通过调研指导工作实践、助推思想引领。
    (二)以隐私性为前提的适度公开
    与一般调查相比,针对思想动态的调查具有特殊性,相对智力、能力、知识,态度、观念、取向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受访者可能出于自我保护不愿明确表态,从而影响调查研究的效度。因此,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应与受访教师间建立信任关系,并承诺保护教师个人隐私。一方面,明确调查结果运用的适度范围能保障个人信息的隐私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合理依据来强调提供准确且完整答案的优先性。客观、全面地了解教师群体的思想状况是为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提供现实依据。遵循以隐私性为前提的适度公开原则,是为了达到确保精准度的科学性与结果可运用的实用性两者之间的平衡。
    (三)兼顾群体差异性的指标分类
    “一刀切”式的思想动态调研往往难以反映事实与问题的全面性。高校教师群体中的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教师、青年教师、高年资教师等群体,在学校人才队伍体系中承担的角色不同,在思想政治素养上也存在差异。传统调研因在调研中难以兼顾群体差异,通常会采用个别访谈、群体座谈等方式以作补充。本次调研采用多种调研方式,力求在全过程纵向评价、全要素横向评价中,从问题设计、答案选择、测量维度、分析方法上,统筹把握群体特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四)评估主客观状态的科学分析
    思想动态调研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客观科学的外化方法对内在的主观意识进行准确判断。知识、看法、感受等主观状态既是调研难点,又是调研重点。就教师思想动态调研而言,抽象的“软”数据比具象的“硬”数据更难测量,因而更具研究价值。在教师职业行为一类的问题上因有界定明确的正误标准,受访者容易以对错之分进行选择。有研究表明,问题的顺序也会影响受访者解释和回答个别问题的方式,从而产生“语境效应”。因此在问题与答案的描述、次序等设计上应多加考究,才能引导受访者客观地审视自身。通过科学设计的方法获取主观数据后,还应利用分析工具对其转化利用,并综合客观数据对其进行分析校验,通过一致性检验以明确。
    二、师德师风建设场域下高校教师思想动态的现状审视
    以上述调查研究原则为指针,本研究以某高校教师群体为样本,开展了专题思想动态调研。本次调研于20xx年xx月至xx年x月开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面向该高校各学院、职能部门共发放调查问卷xx份,占该高校教职员工(以下简称“教师”)总数的xx%。此外按照各学院教师数占比,兼顾性别、学科背景、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等因素,随机抽取了x位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问卷调研以分层抽样方式开展,按教师职称分层进行抽样(建议参考比例为正高xx%、副高xx%、中级xx%、初级及以下xx%),并兼顾年龄、性别等因素分配样本数。最终回收问卷xx份,回收率xx%,其中有效问卷xx份,有效率xx%。受访教师整体结构均衡合理,其中xx%为专业课教师,xx%为科研人员,x%为专职辅导员,党政干部占x%,班主任或班导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群团干部分别占x%、x%和x%,其他相关岗位的教师占x%(部分教师有多重身份)。xx%的受访教师在入校之前有累计x年以xx外留学或工作经历,xx%的教师在入校之后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xx%的受访教师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研究员、学校青年人才发展支持计划和其他人才项目的教师分别占x%、x%、x%和x%。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xx%,副高级占xx%,中级占xx%,初级占x%,无专业技术职务的占x%。
    建设方面的观念、行为和期盼。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教师的年龄、岗位类别、政治面貌、技术职务、是否有海外经历等变量进行思想动态的多重响应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群体性特征。通过个别访谈,进一步了解教师对***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认知程度,重点了解教师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在二级单位层面贯彻落实情况的了解以及教师对促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的意见建议。
    通过广泛调研,本文以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教师、青年教师等教师群体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应关注的教师群体性特点。
    (一)对师德教育有效方式的倾向有不同诉求
    关于师德教育有效形式的调查显示,不同教师群体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分析调研数据可见,该高校xx%的青年教师(xx岁以下,下同)选择了“实践活动”的形式,xx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选择这一活动形式的比例更高;相对的,高年资教师(xx岁以上,下同)选择“实践活动”形式的比例为xx%。此外,xx年以后进入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中,有xx%的受访教师倾向于“图片展览形式”的非传统师德教育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创新师德教育形式的选择上青年教师呈现显著的群体特征。此外研究还表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更倾向于以“座谈研讨”的形式来开展师德教育(占比xx%),表明他们倾向于选择研究交流型的师德教育方式。
    (二)对促进师德建设长效性举措的认同略有差异
    在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举措的调查中,青年教师一般认为“注重师德激励”是最重要的举措(xx%)。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相对于“创新师德教育”,青年教师对师德激励的诉求更加凸显。而高年资教师选择“创新师德教育”是最重要举措的比例较高,占高年资教师人数的xx%,高于青年教师比例(xx%),说明高年资教师对创新师德教育方法的作用和效果更为认同。从专业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中有xx%认为“创新师德教育”是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最重要的举措。
    (三)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活跃度差异显著
    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在教师队伍中“全面开花”的同时也体现出群体差异。本研究从年龄层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类别三个角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年龄层次较高的教师在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比例更高。
    xx%的青年教师在所授课中有“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等相关内容,而高年资教师中这一比例达到xx%。xx—xx年进入该高校工作的受访教师在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的比例最高,达xx%。不同
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的教师群体在选择上也表现出差异性。具有高级专业技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3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