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培训材料

高校思政课培训材料
    所谓“共生”,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物质构成,因此,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还广泛存在于社会系统中。同样,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也存在普遍的共生现象,教师、教材、课堂、学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要素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每一个要素都有其相应的功效,具有不可替代性。上述四维要素和谐共生、有机统一,形成良好的生态。观照思政课课堂运行过程,教学要素个性被忽视,其内部结构存在问题,以致于思政课课堂难以产生“共轭效应”。因此,亟待厘清四维要素的基本关系、重塑思政课课堂内部结构、探索课堂协同教学策略。
    一、共生理论下“四维一体”思政课课堂教学策略提出的客观依据
    思政课课堂内部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四维一体”思政课课堂教学策略提出的客观依据。思政课的课堂由教师、教材、课堂、学生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共生系统。系统论认为,系统由基本的要素构成,要素具有多种特性,相同要素按照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会形成不同的结构,要素形成的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基本性质和功能效用。从课堂教学不同要素之间的结构来看,思政课课堂内部结构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有限。思政课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其作用体现在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系统运筹、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上。教师在思政课课堂上主导作用的发挥不足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吞活剥”教材,而融入不够。教材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文本载体,更需要教师通过加工改造后以形成鲜活的教学方案。教师只有把教材内容吃透、改造、创造并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才能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二是“固步自封”课堂,而开放不够。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但思政课课堂绝非是经院式学习的领地。一些思政课教师仅是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放弃了创新。作为思政课课堂要积极融入社会,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大课堂中达到“知信合一”“学用合一”“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2.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受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有效发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此时,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受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重复,学生创新受限。不同思政课教材在内容选取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对思政课教材呈现的内容缺乏新鲜感,容易失去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二是课堂生硬灌输,学生活力不足。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会压缩课堂中师生、生生交流和研讨的时间,致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进而削减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生动力。
3.课堂中的“教”与“学”共融共生受限。课堂中的“教”与“学”共融共生受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学生—教材—教师”关系看,教学设计上偏离学情,教材重构异向,师生共融受限。教材作为教育介体,一端连接着教师的“教”,另一端连接着学生的“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材不断充实与创新,使教材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事实上,一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盲目偏离学情,教师将教材的内容奉为圭臬,忽视所授课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差异,存在严重的教材重构异向问题,从而导致在教学设计中师生共融不够。二是从“学生—课堂—教师”关系看,课堂教学中单向信息传递,师生共生受限。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最理想的课堂状态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同向同行。但目前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教师成了“单向度的人”,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教育信息,获得反馈较少,教学全过程中忽视调控与反馈,只顾完成自己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29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