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交流材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过程。***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大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下,构建“三实三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打造优质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现实、理想与实践、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宏观与微观、政治与生活相结合,让师生互动起来,激发大学生的探究兴趣,启迪大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大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积极地追寻更加有意义的终身学习。
一、于实处用力,拓展学悟用教学实效
“三实”三维度主要是从内容、叙事和运用三个维度论述思政课要“实”起来,在内容层面上注重深度与广度,让大学生学有所得;在叙事层面上注重个体和生活,让大学生学有所悟;在运用层面上注重拓展和实践,让大学生学有所用,最终实现“由形式认同向实质认同、理论认同向心理认同、评价认同向实践认同的转化。”
1.内容要“实”:注重深度与广度,让大学生学有所得。
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理论层面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深度和知识广度,使思政课教学更有理论深度,更具逻辑魅力。政治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属性,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基。但是,只讲政治和立场,只讲道理和定论,显然不能深入透彻地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已具有一定思辨能力的大学生还渴望接受理性和逻辑性强的知识。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理论为本,学术为重。脱离了理论和学术,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都是舍本逐末。思政课应该用理论的魅力征服大学生,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的课程性质要求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师生,引导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此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政治自觉,提升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加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客观世界,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相统一,思政课教师要在深耕教材、吃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将理论、学术和教材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思政课教师要精准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对教材内容了然于心,并通过高度整合,认真提炼出一系列关键概念,精心设计一连串核心问题,避免面面俱到和铺陈罗列式的教学。思政课教师还要仔细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刻关注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做学术综述和分析,用学术讲好政治,杜绝“照搬照抄”“一份教案用多年”等现象的发生。另外,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借鉴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用辩证的学理思维讲清思想政治问题,让教学内容充满历史的张力、哲学的思辨、政治学的格局、心理学的细腻、教育学的深思、社会学的洞察,从而引发大学生更深入和更广泛的思考和互动。当然,对相关学科理论的借鉴,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体系,引领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总之,只有将教材、理论、学术有效对接,不拘泥于教材,但又不偏离教材,才能真正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才能避免口号化、标签化和简单化的问题,进而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2.叙事要“实”:注重个体和生活,让大学生学有所悟。
思政课教学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与之对应的叙事方式是抽象叙事和宏大叙事,这些叙事方式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难以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课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微观叙事和个体叙事的教学方式、注重具体和个体,用丰富的事例讲明道理,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大众化,实现“开小口挖深井”的效果。一方面,思政课要采用微观叙事的教学方式,关注真实鲜活的个体,讲述具体生动的故事,运用现实中人的生活和经验,引导大学生思考具体的个人在复杂的环境中如何行动。这种叙事方式更容易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大学生的深度思考,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从个体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从故事到理论的自如切换,才能把理论讲得更透彻,把现实看得更清楚,把未来照得更明亮。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联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教学内容的理论价值和生活价值相统一。思政课教师如果不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即使教学内容再“实”,也会让大学生产生距离感与抗拒感,课堂便成为老师“自说自话”的“一言堂”。思政课教师要让大学生意识到思政课与自己生活的关联性,一是要提高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尽量增强教学内容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相关性;二是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若干个与他们专业休戚相关的专题,将思政课上的重要问题与大学生的专业对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进行跨学科深度思考的能力,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运用要“实”:注重拓展和实践,让大学生学有所用。
思想道德的养成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戴维·珀金斯所指出的那样,“对学习者的生活有意义的知识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思政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大学课堂上,更要关注社会,培养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现实、立足社会的能力。思政课教学并非封闭式教育,而是延展式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所学的知识与更广阔的世界之间建立有效联系,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为了达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2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