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建评论汇编(13篇)

2023年党建评论汇编(13篇)
目录

1.现代化之问的中国之解 2
2.做好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 6
3.让想干事能干事者干成事 9
4.善用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12
5.勇担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博使命 17
6.以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 23
7.深刻感悟抗疫斗争中的文化力量 26
8.“四千”精神的哲学蕴含 33
9.以“四个导向”提升调查研究质效 37
10.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40
11.用雷锋精神涵养教师初心 45
12.“育用管考”并用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49
13.调查研究要戒“三秀” 52

现代化之问的中国之解

    当今世界,动荡与变革交织,团结与分裂碰撞,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一系列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之问,***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
    实现现代化是诸多国家人民的共同追求。面对特征更加明显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总书记就“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现代化之问给出中国答案,阐释了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担负的责任,更表明中国共产党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始终致力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人民至上,是实现现代化的价值之基。评判一个执政党是否先进、合格,评判一种政治制度是否行得通、有效率、真管用,人民最有发言权。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深谙“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的道理,始终忠诚人民、奉献人民,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创造的“中国奇迹”举世瞩目。当前,要努力实现政治清明、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就需要政党把民众的现实需求转化为政党的奋斗目标,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多层次需要和各方面诉求。
    独立自主,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之路。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成功走出并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的探索和实践充分说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守正创新,是实现现代化的活力之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先后提出工业化、农业机械化和“四个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改革开放之后又对“四个现代化”的内容不断拓展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对现代化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党领导人民不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而且探索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改写了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应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
    立己达人,是实现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各国政党应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发挥好政党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新的征程上,我们应寻找与其他国家更多的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奋发有为,是实现现代化的强劲动力。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政党既要锚定目标、接续奋斗,又要因势而为、勇于担当,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活力。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掌握了历史主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革命性锻造引领新的伟大斗争,用行动回答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世纪之问。
    携手同行才能行稳致远。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不可逆转。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加强政党交流合作,携手共行天下大道”。我们相信,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将以其建设新成就为世界提供发展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选择新方案,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做好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围绕坚守党校初心阐述了新时代党校工作的使命任务,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特别强调:“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这也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这一重要论断,为党校在为党育人的同时,更好发挥为党献策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回望过去,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央党校始终站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前沿,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党中央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提出、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很多都凝聚着中央党校的贡献。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个时代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把党校视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方面军,这既是***总书记对中央党校发挥作用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中央党校更好发挥作用的殷切期待。党校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做好大学问,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应当充分利用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科优势、学术优势、话语优势,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不断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研究阐释,从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历史维度等方面入手,深刻把握重要思想观点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发展脉络,深入揭示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
    做好大学问,要着力服务党的理论创新。坚持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一系列事关长远、事关全局、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深入的研究。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实践要求,在回答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问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始终坚持以博大胸怀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兼收并蓄、去粗取精,努力形成立得住、叫得响、有分量的理论创新成果。
    做好大学问,要着力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用好党校建设新型智库的独特优势,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为党建诤言、献良策。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务。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的责任重大。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在守好党校初心、做好大学问上绵绵用力,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生力军,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让想干事能干事者干成事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不辜负实干者,关键要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平台、干成事者有地位。
    想干事,是昂扬奋进、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是胸怀梦想、追求卓越的不变初心,是一种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只有爱岗才会敬业,只有拼搏才有未来。永葆干事创业的热情,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想干事的人,往往以事业为生命的寄托,以工作为无上的乐趣。这种热情、干劲和精神,是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恒久的而不是一时的。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对想干事者,应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使他们充分展现才华。特别是对于年轻的同志,要交任务、给机会、压担子,鼓励引导他们在火热军营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人才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在强军实践中千锤百炼,才能把自己锻造成烈火真金。实践是人才成长的最好课堂。在干事中发现、培养和检验人才,那些实干家、行动派、优秀者就能冒得出、站得直、得尊崇,那些庸庸碌碌者、为官不为者、一心“躺平”者就会露出马脚、混不下去。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想不想干事是态度问题,能不能干事是能力问题。能力素质不过硬,决心再大、斗志再高,也难干成事。能干事,体现的是执行力、操作力,彰显的是干成事的本领、抓落实的能力。能干事者,往往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往往只知干事、不会“来事”,可能不被人理解;往往吃苦不叫苦,干事不惹事,从不宣传和包装自己,从不搞“爱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一套,所以很容易从个别领导的视线中“走失”。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正确的用人导向,不仅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也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我们应抓住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这个关键点和着力点,在选人用人中,更加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官兵公认,让能干事者有舞台、有位子、有奔头,让更多千里马在军营竞相奔腾。
    一名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关键还在于能干成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从这些古语里可见成事之艰难。对干事者来说,必须会谋事,善于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规律、把握实际,搞好工作筹划,努力做到谋一件、成一件、官兵点赞一件;必须敢扛事,越是风口浪尖的地方,越是“烫手山芋”集中的单位,越要扛起责任,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难题;必须能共事,善于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干事,既当抓工作、谋打赢的行家,又做带队伍、传帮带的好手。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让想干事者、能干事者干成事,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以贡献论英雄、无功就是过”的理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浓厚氛围,决不允许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决不允许以低能而占据要职,以薄德而获厚任,以无为而掠殊荣。要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对干事者感情上多一些理解和关心、工作上多一些支持和帮助、使用上多一些信任和机会,当好干事创业者的坚强后盾,让干成事者有尊崇之荣、无后顾之忧。

善用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古人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深刻阐述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深刻阐明新时代新征程上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调研内容、方法步骤、工作要求,这既是一份求真务实的宣言书,也是一份振奋人心的动员令。
    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要真正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党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就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从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深刻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必须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真情况、发现真问题、形成真思考,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关乎民心、关乎党性。
    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必须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把问题导向变成调研方向。
    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攻坚克难。调查研究,不能回避问题、知难而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直面那些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大风大浪中学习游泳,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坚持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需要理想远大、目标远大,更需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坚持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做好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勇担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博使命

    文博事业主要包含文物事业和博物馆事业,是基于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以及文化保护管理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而延伸出来的包含文物考古、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展览展示、社会教育等活动在内的公共服务事业。文博事业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博事业肩负着守护中华文明根脉、传承红色基因、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职责。坚定文化自信,以系统思维构建现代文博工作体系,对文博事业勇担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文博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新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2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