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不断提升价值感召力
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深刻意蕴,需要深入学习领会。
用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筑牢坚定共同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精神和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代表着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理想信念源自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具有崇高性、抽象性,但理想信念也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最终实现,价值观彰显着理想信念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内核。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体党员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必然也是一个长期持续深化的过程。
同时,价值观反映时代的发展,在社会实践中孕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革新,也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振奋全民族的昂扬精神,筑牢坚定共同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植根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为价值感召力提供丰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价值观的发展与变迁,与民族精神和文化根基紧密相连,几千年传承发展的中华文明,对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涵养中国当代价值的重要源泉。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沃土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感召力,要把对价值观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立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要求在理论、概念层面“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讲清楚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传统价值理念与价值追求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价值信念的内在关联与创新发展,在理论上、学理上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活力的保持离不开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根本上取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程所形成的主流文化传统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血脉,既是中国社会永远无法褪去的文明基因,也是走向现代必不可少、最为丰厚的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它在深层精神追求上既是现代的,也是契合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7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