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急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才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自觉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
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
一是理论逻辑。马克思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会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高素质养成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科技创新所蕴含的前沿理念、先进技术等深度嵌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呈现出高标准的特征。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征,依赖于劳动者凭借创新思维探索重大科学问题,实现技术新突破,完成劳动资料革新和劳动对象开发,推动新技术转化为物质产业。
二是历史逻辑。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把“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列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人才培养重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要求更加注重具备创新能力、前瞻眼光,以及掌握现代技术、适应高端设备、具有专业知识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是实践逻辑。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数字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所塑造的数字空间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创新发展的实践场域。移动终端的普及则为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灵活劳动创造了条件。新质生产力推动着人的生存变革、劳动变革和交往变革。这些变革对人的发展产生实质影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急需人才,就要着重培养掌握前沿知识、能够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培养具有新发展理念的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培养契合新发展理念、具有创新能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民生建设大领域的优质人才。
注重人才科学素养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塑造。新质生产力符合数字时代演进方向,必将以科技创新促进组织、业态、模式的互动创新,进而带动文化、制度、社会的全面创新。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所造就,而这种突破只能由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来达成。
注重人才统筹协调能力的塑造。新质生产力强调生产要素、技术研发及产业培育协同发展,形成耦合优化的演进路径。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主体的人才,在多重智能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要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还要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团队成员进行高效沟通、协作,通过规划、组织、控制等协调统筹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目标。因而,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应具有系统观念和统筹协调能力。
注重人才绿色理念的培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追求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强调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生产优势,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因此,要培养人才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7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