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供销社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调研报告

某市供销社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调研报告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万工程”,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省市供销合作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打造供销服务乡村振兴市样板,奋力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动能。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大抓基层,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科学方法,突出基层组织、经营服务组织、专业服务组织“三大建设”。一是突出以乡村供销合作社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巩固现有、存量扩张、自投新建、股份合作、协作联盟(授权经营)“五条路径”,推动基层社赋权赋能,探索城区供销合作社建设,基层社覆盖率均完成改革任务指标。二是突出以社有企业为重点的经营服务组织建设。在全省率先组建首家市级供销集团,市本级带动培育了31家为农服务的现代企业,重点打造了“韶山红”茶产业、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绿丰三产融合发展、县域流通网络体系、新型种业创新发展平台等一批为农服务项目。建强“一平台三中心”,建设56家“绿丰农场”直营店,积极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支撑、服务五大体系,将为农服务从流通环节拓展到全产业链。三是突出以行业协会为重点的专业服务组织建设。组建以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协会等为主体的新型农合联,打造水稻、茶叶、蜂业、再生资源等专业协会,三级农合联吸收会员单位超过2000家。
    (二)坚持服务创新,完善为农服务体系。深刻领会“千万工程”创新驱动、迭代深化的深层逻辑,创新组织化联农、网络化发展、全程化服务、数字化赋能,促进粮食生产降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一是构建“大联盟”新机制。市、县两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入驻农业生产、农业服务、农资生产、农机生产、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等各类主体近千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实现“云对接”。雨湖区姜畲镇大进村供销合作社通过提供粮食生产全流程服务,种植户每亩增加收入350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市县石潭镇同庆村供销合作社通过“种药肥粮一体化”模式,种植一季水稻相比市场价每亩节约成本157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二是打造“十代十好”新模式。社有企业惠农公司、和尘公司建立田间管家服务系统,创新推出“代育、代耕、代插、代防、代管、代收、代烘、代储、代加、代销”的“十代”模式,确保实现“选好品、育好秧、耕好田、管好水、施好肥、用好药、服好务、收好粮、卖好价、分好利”的“十好”目标。全市粮食生产“十代十好”服务覆盖面超70%,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120万亩次,累计推广优质稻订单种植达10万亩,每亩成本降低15%,每亩收益增加200元以上。三是创新“双向流通”新渠道。积极参与“省乡村振兴馆”“832平台”建设,整合供销纵横、莲城吆喝、惠民再生、雨湖蔬鲜等电商平台,搭建起数字化农业流通经营服务新体系。
    (三)坚持绿色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准确把握“千万工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推动茶产业、蜂产业、再生资源产业提质增效。一是茶产业有声有色。以“韶山红”区域公用品牌为统揽,以举办节会活动为抓手,推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韶山红”品牌入选总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和省“三茶”统筹示范品牌。二是蜂产业如火如荼。大力培育一批蜂产业经营主体,推动蜂授粉和蜂产业提升项目落户市,带动超过3万名蜂农从业,联农带农富农作用显著。市县彭老倌养蜂合作社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完成出口蜂蜜养殖基地备案审核。三是再生资源产业向新向绿。社有企业再生公司积极参与“两新”“两重”工作,打造供销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示范基地,研发“废旧家电换新”线上平台,市“反向开票”第一张发票落地再生公司。在九华新城小区建成市首家惠民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入选省商务厅“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集”。
    (四)坚持要素保障,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借鉴推广“千万工程”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建设机制,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在全省实现“四个率先”。一是市级平台率先建成。市供销集团与省农交公司、土流集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由市政府授权负责运营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出台《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市和全省首家由供销部门主导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二是四级体系率先覆盖。制定承包土地经营权、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等9大交易品类交易规则,市县、湘乡市和韶山市先后完成分中心组建和系统平台上线,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室全部搭建完成。盘活岳塘区昭山镇玉屏村闲置村部打造民宿,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三是数字支撑率先创设。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农村产权融资管理系统、高标准农田数字监管系统与农村产权交易系统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农村产权交易与供销农业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的市模式,累计组织挂牌785宗,完成各类农村产权交易501宗,成交金额4.94亿元,累计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惠及农户8000余户。四是金融赋能率先突破。全市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工作稳步推进,已完成授信13笔,累计授信2.4亿元,累计放款2.31亿元。省蘑蘑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在雨湖区姜畲镇泉塘子流转土地的经营权,成功在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办理交易鉴证。农业发展银行湘乡支行为湘乡市康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运作”现代特色农业示范项目授信2.2亿元,放款1.8亿元,产权交易鉴证书增信4000万元。
    二、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认识仍需提高。部分干部职工存在“守摊子”思想,对供销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不善于运用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和现代科技手段等推动事业发展。综合改革区域进展还不平衡,一些领域的改革成效还不明显,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基层基础尚需夯实。通过综合改革,全市供销基层组织体系已基本建立健全,但基层基础还不够稳固,少数只满足于挂牌、贴牌,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基层社问题仍然是全系统的突出短板。部分基层社经济实力薄弱,专业人才缺乏,流动资金紧张,开拓市场、参与流通的能力不足,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作用发挥不明显。基层社与农民联结不紧密,与村级集体经济联系不直接,与联合社缺乏利益联结,约束和监管难以到位。
(三)服务能力亟需增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还有差距,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社有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偏弱,发展质量效益还不高,社有企业综合服务能力还不强。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市场、信息等专业人才还不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还不足,干部职工队伍年龄老化严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7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