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的故事简介,飞蛾扑火的故事简介50字

宣统二年(1910),桐乡城东北郊外的附廓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两岸桑林密布。运河千年流淌,桑林百年依旧。每年的春夏秋三季,一拨一拨的绿叶採了又长,长了又採,为农家饲养桑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叶源。江南春来早,又到一年养蚕时节。蚕宝宝尚在小蚕期,吃叶量尚不多,桑树地里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绿得特别养眼。

这天,蚕农李老伯在茶馆喝了早茶,急匆匆赶回家。只见他眉头紧蹙,忧心忡忡。原来在茶馆里,很多人都在议论,桑树地里闹虫灾了,据说这批虫子可厉害了,吃完了桑叶,就吃枝干,直到桑树枯死。

李老伯推开家门,背上叶篰,立马去自家的桑地採叶。刚伸手採了几片叶,就发现好多桑叶的边缘有被虫啃过的残缺状,看起来这虫害还不在少数。这可了得!任其侵食下去,我家和乡亲们的蚕宝宝就没桑叶吃啦!可是,他仔细地搜寻了很久,也没发现一只虫子。这害虫躲哪儿去了呢?老人百思不得其解,陷入了沉思。桑叶上没有,桑枝上也没有,难道钻地底下去了?于是,就用桑剪的手柄在桑树根部附近的泥土里挖了起来,费了好大的功夫,果然在一处泥土里挖出几个从来没见过的虫子。背部有黑色硬壳,长不足半寸,宽约二分,尖头尖尾,三五个虫子首尾相衔,酷似一串黑珠子。李老伯採了点桑叶,把这几个虫子包起来带回了家。

八岁的小孙子最喜欢玩昆虫,看到爷爷带回几个虫子可高兴了。爷孙俩仔细研究起这串怪异的“黑珠子”。虫子的硬壳其实是一对翅膀,里面的软翼微黄,有点像金龟子,又不是金龟子。但可以肯定是一种会飞的昆虫,白天躲在泥土里,会不会是晚上才飞出来为害桑树呢?小孙子挠挠头说:“爷爷,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有一个灭虫的好办法。”爷爷笑起来了:“哈哈哈!小孩子家家,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呀?”小孙子说:“有个成语叫飞蛾扑火,老师刚教过我们。”李老伯茅塞顿开,兴奋地拍了拍孙子说:“好!小小读书郎,今天派用场了。待会我就去邀集乡亲们,晚上来一场火灭害桑虫!”

当天傍晚,夜幕降临,李老伯提着灯笼,带了家人和一帮乡邻,来到附近的桑园。侧耳倾听,寂静的夜空里传来“沙沙沙……”的响声,很像蚕房里蚕儿吃叶的声音,拿灯笼往桑树一照,哇!果然是这些怪异的黑色甲虫在疯狂地侵食桑叶。李老伯马上招呼大家快快将带来的柴禾,在桑园附近找些田埂、白地,燃起了一堆一堆的篝火,浓烟带着火苗升腾,在黑夜里显得格外耀眼。因为昆虫有趋光性,正在桑树上吃叶的那些怪异甲虫见了火光,纷纷离开桑叶扑向火堆,自寻灭亡,演出了一幕“飞蛾扑火”的活剧。经过两天晚上的积薪燃火,引虫自毙,本村桑地里的害虫总算被杀灭了,村民们都异口同声地称赞八龄童的灭虫妙计。

飞蛾扑火的故事简介,飞蛾扑火的故事简介50字

清朝末年,还没有化学农药,发生大面积虫害是非常可怕的灾难。李老伯这个村以火灭虫的成功经验,第二天就在茶馆里传开了,附廓乡的乡民们纷纷仿效,迅速控制了桑园虫灾的蔓延。消息传到桐乡县衙,知县余文钺也赞不绝口,遂传令属下用白话文书写告示,广为张贴,推介于民。于是,县东北各乡皆行此法,一场罕见的桑虫灾害被及时扑灭。当时的报纸也纷纷刊登桐乡的这件新闻,上海的《申报》和《时报》用的是同一个的标题《桐乡异虫害桑》,环球社《图画日报》的标题为《想新法灭绝桑虫》,而且还随文配发了一幅记事画。

作者:朱瑞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