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骑到了小区门口,按下电动扇门的按钮,门扇缓缓打开,我蹬着车子出了小区,见左侧和右侧没有车辆后,横穿过马路,继续沿大道骑行着。
道路右侧有树木、通往地铁站的公交、行人等公交车的座椅,道路中间是白色铁护栏。道路对面是小区楼的门市,顶头第一家是超市,超市旁是烧烤店,紧邻烧烤店的是包子铺、银行、小卖店,理发店、鞋店、药房,然后又是一家小卖店。中间坐落着一家洗浴中心,楼区边是社区卫生中心。
我向前骑出去一百多米,在我车子的右侧,是一片办公区的写字楼,这是顶火的短视频传播公司的办公楼。这片园区开着一家麦当劳,一家便利店,有着占据地下一层楼的员工餐厅,这座园区的员工餐厅,我因为好奇,冒失得进去过一回,在结账的时候,需要内部员工卡付餐费,我当时因为不是园区的员工而无法付钱,餐厅的人最后允许我用微信支付。
这个餐厅是我只会来一次地方。在餐厅的园区外,再往前骑,是一个红绿灯路口,路口右转便驶上了通向立交桥的路。
自行车的轮子倾轧在柏油路面,铺压平整的石沥路面上,来往的带轮子的工具在其上毫无颠簸。此时的景象,左侧路边是一片人工绿化带,绿化带里种植着带枝条的树木,右侧是园区种植的很大的一片人工草坪。这段骑行的路,没有供机动车和行人经过的专用车道,公交车从车子边擦过,把车子逼到路边,从前方驶来逆行的摩托车和电动车,需加倍小心。骑过这段百米左右的路,就要上桥了,在临上桥前,有一个岔路口,岔路口的右侧方时不时有车开出来,更需警惕。
上立交桥了,上桥的路首先是上坡路。这座通往商区的桥建得复杂,给机动车行驶的道路宽阔,有四五米宽,桥边的台阶上,还设有专门的人行道。我费力地蹬着车,目光中桥下的景物逐渐远离地面。
在我上小学和初中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坐公交车过大桥。上坡,我身体紧绷,情绪兴奋。桥上,目光所及处延伸到很远的地方,我看到桥下的车流,我猜测远处的楼都是做什么的,那为饭店、酒店门口做威武石狮子的工厂,无人的厂区里凌乱摆放着粗糙的没完成的石雕像。那时桥下还有一个集市。下桥的路,我也喜欢,我喜欢稍微失重的感觉,下桥后各方车流汇聚,瞬时有种完备的心情。
我现在正骑自行车过的桥,和我小时候的桥已不是一个城市。它,地处地铁站和收费路口的交汇。上桥路段要费力蹬车,远眺桥下景象,有一片空地,是一片没盖起房产的荒地,远处可以看到连片的山脉,山的黑色边缘起伏。上坡路渐缓,还要过一个转弯才到桥上。桥上的路在水流湍急的车流之上,不绝的车辆,从远处的街区来,往更远处的街区去,我看到桥下树木的树冠,树冠有分枝枝岔。骑完一个平坡后,接着是下坡路。下桥的路慢悠悠的,不需要蹬车,我劳累的肌肉得到休息,任车子和身体的惯性往前,我在通过路口时握紧刹车,右侧有车流汇入,它们从坡上上来右侧转弯道路的开出,在即将下桥的路上,眼前的景物变化成街区的商业楼房。
我即将要去的地方是一片商业区,楼群建得堂皇,周遭前街的小区也有门脸,之间有一座不知用做什么场合的建筑。楼顶边沿是故宫这种老式宫殿式样的斗拱飞檐,大门入口处是宫殿式样的门廊,整栋建筑的窗户反着蓝色的光,看不到室内光景。玻璃和玻璃间没有砖瓦缝隙,整面建筑外墙都是由一片一片的蓝玻璃,无缝衔接着铺出的,透出种神秘感,庄严感,建筑的两侧,是阶梯式分级的造型。
前文接后文全览:
我坐在缆车上,一根由山下延伸到山上,几百米长的,儿童手腕般粗细的钢铁缆绳,吊着两立方米的铁皮箱子,向山上晃晃悠悠荡去。我无依无靠,还在那么高的高度。
这是难得的十一国庆假期,我从景区回来,直接累瘫了,在大巴车上睡了两个多钟头。在回出租屋路上,要先倒地铁,我朋友和我是一条线路,下地铁时天已经黑透。从地铁出来,我在找我的自行车,只见我的自行车被困在一堆共享单车之间,车子被挤在角落里,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堵着。把车子推出重围后,我骑车到家,回到了我租的房子。
我是一个北漂族,何谓北漂族?在中国的大城市里,身边没有亲人照顾,远离出生长大的城镇,与上初中、高中、大学的同学、朋友不在一起,工作生活在北京。我无法安住在老家的小县城里,那里气息陈腐,没有工作机遇,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完全派不上用途,而在北京,天大地大。
假期仅剩一天,明天一天要收拾屋子,出去买一周的吃喝,逛商超。
我到家,把包脱下来,扔在椅子上,换身宽松的衣服,冲了个澡后,上床沉沉睡去。
早晨是自然醒,手机定的闹铃还没有响,我倒头睡了个回笼觉,直到闹钟把自己闹醒。起身下地,伸手拿起搁在书桌上的发卡,这个发卡只值五块钱,我已是用了大半年,用手指简单抓了两把头发,将在枕头上翻滚了一晚的头发理顺,把发卡从额头推到头顶,紧接着拿起和发卡扔在一起的头绳,把脑后长到兔子尾巴长的头发拢上。然后我烧水,用勺子挖了五勺母亲给我寄来的五谷粉,热水冷水和一起,冲了一杯早餐粉,这就是我的早餐仪式。如此,我非工作日的一天开启了,接下来我要出门逛早市大集,而现在还不到出门的时间。
八点半,我去小区后面买了两个包子回来,一个韭菜馅儿,一个萝卜馅儿,吃完包子。
九点钟,把早上没叠的被子铺平整,换下睡衣,换了身松垮能出门的衣服。
九点一刻,刷手机微信,看完新微信消息和新公众号推送。
九点半,戴好口罩,摘下钥匙,放好手机,穿鞋出门,下楼前没忘回想了一下,钥匙口罩手机是否都在。
都在。
秋日的空气已是沁凉,晌午的天气明朗,楼角处的清洁工人不在他的位置上,这是我见到的第四个清洁工人,我记忆里印象最清楚的是那个上班就把家里的泰迪牵出来拴在椅子腿上的工人,我总同她说话;再有印象的是双接过我快递拆下的纸盒,黑黢黢的手;再有印象的是靠近垃圾桶时发馊的味道。
我今天也是直接骑车,摒气而过,不事停留。街侧并没有黄色的落叶,树木苍郁,绿化带里透出支粉色的不知名的花。自行车骑到了小区门口,按下电动扇门的按钮,门扇缓缓打开,我蹬着车子出了小区,见左侧和右侧没有车辆后,横穿过马路,继续沿大道骑行着。
道路右侧有树木、通往地铁站的公交、行人等公交车的座椅,道路中间是白色铁护栏。道路对面是小区楼的门市,顶头第一家是超市,超市旁是烧烤店,紧邻烧烤店的是包子铺、银行、小卖店,理发店、鞋店、药房,然后又是一家小卖店。中间坐落着一家洗浴中心,楼区边是社区卫生中心。
我向前骑出去一百多米,在我车子的右侧,是一片办公区的写字楼,这是顶火的短视频传播公司的办公楼。这片园区开着一家麦当劳,一家便利店,有着占据地下一层楼的员工餐厅,这座园区的员工餐厅,我因为好奇,冒失得进去过一回,在结账的时候,需要内部员工卡付餐费,我当时因为不是园区的员工而无法付钱,餐厅的人最后允许我用微信支付。
这个餐厅是我只会来一次地方。在餐厅的园区外,再往前骑,是一个红绿灯路口,路口右转便驶上了通向立交桥的路。
自行车的轮子倾轧在柏油路面,铺压平整的石沥路面上,来往的带轮子的工具在其上毫无颠簸。此时的景象,左侧路边是一片人工绿化带,绿化带里种植着带枝条的树木,右侧是园区种植的很大的一片人工草坪。这段骑行的路,没有供机动车和行人经过的专用车道,公交车从车子边擦过,把车子逼到路边,从前方驶来逆行的摩托车和电动车,需加倍小心。骑过这段百米左右的路,就要上桥了,在临上桥前,有一个岔路口,岔路口的右侧方时不时有车开出来,更需警惕。
上立交桥了,上桥的路首先是上坡路。这座通往商区的桥建得复杂,给机动车行驶的道路宽阔,有四五米宽,桥边的台阶上,还设有专门的人行道。我费力地蹬着车,目光中桥下的景物逐渐远离地面。
在我上小学和初中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坐公交车过大桥。上坡,我身体紧绷,情绪兴奋。桥上,目光所及处延伸到很远的地方,我看到桥下的车流,我猜测远处的楼都是做什么的,那为饭店、酒店门口做威武石狮子的工厂,无人的厂区里凌乱摆放着粗糙的没完成的石雕像。那时桥下还有一个集市。下桥的路,我也喜欢,我喜欢稍微失重的感觉,下桥后各方车流汇聚,瞬时有种完备的心情。
我现在正骑自行车过的桥,和我小时候的桥已不是一个城市。它,地处地铁站和收费路口的交汇。上桥路段要费力蹬车,远眺桥下景象,有一片空地,是一片没盖起房产的荒地,远处可以看到连片的山脉,山的黑色边缘起伏。上坡路渐缓,还要过一个转弯才到桥上。桥上的路在水流湍急的车流之上,不绝的车辆,从远处的街区来,往更远处的街区去,我看到桥下树木的树冠,树冠有分枝枝岔。骑完一个平坡后,接着是下坡路。下桥的路慢悠悠的,不需要蹬车,我劳累的肌肉得到休息,任车子和身体的惯性往前,我在通过路口时握紧刹车,右侧有车流汇入,它们从坡上上来右侧转弯道路的开出,在即将下桥的路上,眼前的景物变化成街区的商业楼房。
我即将要去的地方是一片商业区,楼群建得堂皇,周遭前街的小区也有门脸,之间有一座不知用做什么场合的建筑。楼顶边沿是故宫这种老式宫殿式样的斗拱飞檐,大门入口处是宫殿式样的门廊,整栋建筑的窗户反着蓝色的光,看不到室内光景。玻璃和玻璃间没有砖瓦缝隙,整面建筑外墙都是由一片一片的蓝玻璃,无缝衔接着铺出的,透出种神秘感,庄严感,建筑的两侧,是阶梯式分级的造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