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评学生200字左右怎么写,高中自评学生200字左右作文

感谢您打开此文!

文章里故事,你不一定经历过,但一定有温暖能够触动你的心灵!

(同时,喜欢的加个关注,点个赞)

《玉兰花开·三中那三年》

“1996-1999”高中求学回忆录纪实性文学

第【07】章:晨读礼堂外,教室入梦来

(下半章)

第07章(上)讲到当年三中很多内宿生在每天的晨操过后,怀抱一大摞书,去到学校大礼堂外的空地、草地、操场、树下等幽静、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晨读,并沉浸其中,就像俄国十月革命的早晨里的列宁一样,仿佛忘记了时间,直到学校的早餐用膳的铃声响起,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沿着大礼堂外的水泥地,陆陆续续地走近第一或第二食堂。。。。。。

高中自评学生200字左右怎么写,高中自评学生200字左右作文

(当年的第一食堂)

那么,大家吃完早饭后呢?又干什么去了?让我们一起看看接下来,大家做了啥:

一、引子

大家吃完早餐,自然是去到振万教学楼准备早读和上课。不过,不知道大家注意没,当年大家晨操过后很多都是怀抱着一大摞书离开宿舍区,而且是对照功课表,把一整天要上的课本全部都拿上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要拿上一整天上课用的课本,而不是半天用的?那样不是很辛苦吗,一天六七节课,就要六七本书,加上作业本、练习册啥的,份量和重量都不少。大家不会等到中午吃完饭,回宿舍午休,然后等到下午上课前再去拿下午上课用的课本不可以?

可以是可以,当年很多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特别是女孩子,基本是这样。女孩子,尤其是上了高中的女孩子,到了十六岁爱美、身体慢慢张开的花季,即使从小再是山里头长大,大多也吃过很多苦,但相比男的来说,总体都会比较娇贵、讲究一些,对学习和生活的安排也相对有规律。所以,他们中午吃完饭回宿舍睡个美容觉,或是拾掇下个人卫生,要不整理整理床铺、洗洗衣服,也再正常不过。

那些年,宿舍区的女生们,中午时分,总看见她们一个人下楼或是两个人结伴“出游”,腰间挎着脸盆,手挽着手,从新宿舍楼的一楼走过,去小卖部买上一热水瓶的热水加到一脸盆的凉水里,来到洗衣池边上的洗衣台,就着冬日的暖阳或是秋天的风,或俯下身子,或弯着腰,美美地洗个头,尔后披头散发、一脸豆蔻、婀娜多姿走上楼。

不时,风干了头发,天上白云朵朵,阳光把走廊穿透,女生站在阳台上凭栏眺望或俯首,成为那些年多少男生在公共洗衣池里洗衣服时不经意抬头间,时常能够望见的不可多得的“眼神邂逅”和“无声交流”,望穿了秋水,也望断了乡愁。

听说,当年一某王姓同学,就是在高二时,某个秋高气爽的中午,吃饱饭在阳台上剔牙打屁时,看见楼下的某高一赵姓漂亮女生在洗头,洗好擦干后侧身用力甩起秀发的瞬间,让王同学想起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后心里微微颤动、起了涟漪。当天夜里,趁着四下无人,写了一封情书《阳光下的邂逅》,既感动了青春年少的自己,也触动了那个长发飘飘的女孩子的心弦,从此两人晨操过后出双入对,晚上自修结束携手而归。。。。。。

是谁,在阳台上把你的长发飘起,是谁,在宿舍区里经常偷偷地看着你的背影远去。。。。。。。

二、放弃午休去学习

但是,更多时候,更多人,考虑到振万和鸿标楼离宿舍区比较远,要从学校的南边走到最北端,大几百米的距离不说,中间又要穿过几个台阶,还上了几个坡,每天中午在食堂吃饱饭,肚子鼓鼓地冒着太阳或迎着风雨,手里捧着书在校园里穿梭,着实是一种不小的负担。

何况,即使回到宿舍,宿舍里人多,七嘴八舌、东拉西扯,楼上楼下嘈杂,到处一片凌乱凌乱,既静不下心来好好休息,下午上课前又得一路小跑、紧赶慢赶,如同我报到那天在玉兰树下遇到的培彬一样,气喘吁吁、满身是汗。。。。。。

所以,那些年,很多内宿生选择在晨操过后,回宿舍对照功课表,直接把当天一整天上课用的所有课本、练习册等一次性拿上,不仅带到晨读的地方,吃完早餐后,也直接带到了教室里。尔后,上完上午四节课,吃完午饭,便又直接再次回到教室。

你肯定会问,大家在食堂吃完饭不回宿舍休息,却选择直接回教室,中午又不上课,一两个小时时间里,能干什么呢?大中午,夏天热,冬天冷,春天经常下雨,秋天不时有风,一个十六七八岁的学生,口袋空空,能去哪呢?绝大多数寄宿生又都是蓬壶以外乡镇的人,在学校及周边当地几乎举目无亲,除了同学,也没啥朋友,又能找谁玩呢?

对了,我猜,你肯定也想到了,就是中午在教室读书、做作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读高中的我们,虽然大多数的学校还没像现在一样,苦练苦操题海战术,老师也没布置太多的作业给到我们。但三年下来,除过体育和劳技,还有九个应试科目,即使到了高二分了文理科,大家有所选择和侧重,但也都要照常准备会考,学校更为了冲刺和提升会考的优秀率,时常给我们加班加点。平日里,还要面对每个月或半个月的各种单元考、测试等压力,特别是很多学生自身来自农村,数理化英的底子比较差,初中时历史地理生物又从来没好好上过、几乎零基础。

正因为如此,当年很多人,不管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自己出于补缺补漏、熟能生巧的考虑,更别说那些原本对自己就很有求学和远大规划、异常自律的同学,都是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地利用一些上课和晚自修之外的空隙时间来给自己加压,不管是晨读时光,亦或中午那一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都被充分利用、挖掘出来,狠狠地用在学习上。

那时候的我们,特别是山里长大的男生,年纪小,精力充沛,刚进到高中阶段时,对学习虽然倍感压力,但也充满好奇,一开始也都基本没什么午休或是养精蓄锐的概念,也不像女生有那么多的东西要整理或衣服要洗,又因为教室离宿舍远的客观原因,以及上述的文化基础底子低和高中功课吃紧,中午时分,内宿生在教室读书做作业,也就成为一种习以为常!

三、那年中午的勤学苦读

每每,吃完午饭,几个同班或同乡相熟的伙伴,或是同宿舍或同食堂挂膳相好的同学,便一起走出食堂,沿着大礼堂外的水泥地,去往教室。

一路上,有的在盛夏时节来临季到玉兰树下和篮球场边溜达一圈,捡拾一朵或几瓣玉兰花,闻一闻、嗅一嗅,有的人于秋风渐起时走到伯祥亭里小坐一会,聊一些课里课外,说上几句家乡话。。。。。。

校园里,又有多少次,在冬日萧瑟的午后,看见有人在振万楼的走廊上,数着高三老教学楼前的那棵凤凰树上掉光了叶子的枯枝丫,亦或在春日的暖阳下,你我同行,忽然发现培平图书馆旁、悬崖之上有棵盛开的木棉花。。。。。。

高中自评学生200字左右怎么写,高中自评学生200字左右作文

(老高三教学楼前的凤凰树)

难得的休息、放松片刻过后,和不同班的同学在走廊上依依惜别相约晚上在哪再见,或是三三两两走进相同的教室,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做起早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亦或预习下午的科目,有的也会偶尔拿起课外书本阅读。

其实,教室里,早已有人伏案埋头,有人眉头紧锁,有人笔耕不辍。。。。。。。

现在回想起来,高中的学习是苦涩而忙碌的,却又充满诗意和温暖。一年一年又一年,无数的学子通过中考考试或是在人生失意之时,来到了三中校园,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想要通过三年的寒窗苦读,走出山关,走出困顿,走进象牙塔,走进伊甸园

虽然,当年大家对社会,对外界,甚至对大学的了解都非常有限,对理想、对未来、对学业和及更远以后的专业选择、职业规划很模糊、很遥远,但对读书的感觉很现实,也很客观,会或者不会,难或者容易,压力大或者小,和别人的差距在哪,自己的心里都还是比较清晰的。

至于不会的从哪里学、怎么补,困惑地方找谁请教,差距怎么弥补,学习中的压力如何排解,这就因人而异了,毕竟每个人的性格、家庭背景、身边的良师益友、学习方法、为人处世之道都有很大不同。

不过,最少有一点,是相同且相通的,就是想要学习成绩更好,比以前更好,比别人更好,就要比别人更自觉、更自律,比别人多花时间、多读书、多做作业、多练习、多复习。

你或许难以想象,那些年的振万楼,不管是高一打基础时,还是高二分文理后,每天的中午时分,有多少同学,安安静静地在教室里读书做作业,虽然很多时候,是无声的奋斗,但在每个人的内心却也一定是波涛汹涌,激起浪花一朵朵。

大家那种埋头读书写字的感觉,从中不仅体验了书中的黄金屋,自然也品味了书中的颜如玉。

当然,也许还有些人常因一时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和走不出读书的困境,而深深陷入“吾日三省吾身”,也会时常发现有些人因青春懵懂无法排解、羞于表达、害怕拒绝,呆在宿舍担心被人觉察,便在教室里独自发呆、出神入化,或者“尾随”那个女孩来到教室,对着她的背景把心事来猜。。。。。。

在我初初刚到学校,一开始因为没自己的课本,即使第一次回家后从邻居那里借来了一些教科书,但也参差不齐,所以参加大家午间学习相对少一些,偶尔会和同宿舍的泰山或是同桌的佑铭作伴,装模做样的去过几次。大多数时候,我每天中午还是在食堂和宿舍之间往返,或是躲在床上思乡流连,或是站在走廊把楼下洗头的女孩张望,偶尔也会去校园里的四处角落“拈花惹草”,或侧耳倾听荔枝树上白鹭寒蝉叫,或放目远眺仙洞山中白云缥缈。。。。。。

后来,华丽老师帮我把教科书凑齐后,我也便本着对学习负责任、不甘于落后他人的态度,特别是在高一下学期的春夏之交,因长久的思想挣扎成绩一落千丈,自己在冥冥之中幡然醒悟后,感受落后的窘境和对母亲含辛茹苦培养的愧疚,开始发奋图强,更种下了“时间没有维系太久”的想要好好学习的种子,每天中午和好些个同班的同学,在第一食堂吃完饭,顾不上休息,更不再四处“流窜”,便早早来到教室,“拼命读书”,填鸭式也好,恶补也罢,或是饥不择食的感觉,更有些邯郸学步的味道。

终是一腔激情,洒在了青春的路上。。。。。。

犹记得,那年我们高一1班,有好几个同学,如基泉、亚真、泰山、永明、建化、佑铭、锦坪。。。。。。以及其他班的像万青、伟杰、德意、智敏、文章、建成等等,在别人还在宿舍睡圂囵觉或是在家里享受母亲熬的绿豆粥、雪花膏,大家便已孤零零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或是你我亲密前后隔桌,亦或两人紧挨一起并肩同坐,旁若无人埋头读书做练习,或窃窃私语、研究数理,偶尔也像伟聪一样找人搭话、请教数学题,冬春时节时常还会有人在走廊里,微微出声读历史、背单词,享受阳光,也享受读书乐趣。。。。。。

印象特别深的是班上基泉和亚真一男一女两个同学,平素都不善言辞,但对读书却异常投入和认真。虽性格腼腆,为人却非常朴实、真诚。在和他们俩同班的一整个高一学年里,两个人风雨四季,始终如一,每天中午在教室加班加点,几乎从不间断,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更为他们自己营造和打拼出了一个坚实的青春梦想!

时隔多年,和他们从未再见,不曾联系,也不知道他们现居何方。但,每每想起三中第一年,他们每天中午在高一1班的教室里,心无旁骛、寒窗苦读的场景,虽岁月经年,却总会在我脑海里时常浮现。

虽然这之中,有些人是把初中升高中时的一些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带到了高中,甚至更加变本加厉的刻苦,但更多人、更多时候,相比初中时,对大学的渴望比对高中的期望更加成熟而深邃一些,对读书、求上进也更加自发且自觉很多,也才让他们有了那样的“只争朝夕”的态度和“勤能补拙”的付出!

正因为如此,大家在那个读书还比较“讲究初心”的年代,大学录取率虽已逐步放开但文凭的含金量还比较足的时代,通过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自我约束、激励、要求、奋斗,不仅迅速融入了高中学习的快节奏,也逐步把入学之初在成绩排名、学习方式、基础底子上的各种差异、差距、差别,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直观、可观的缩小和改变。

高中三年时光里,倘若从中能够一直把那种好的习惯和拼劲延续下来的人,自然在以后的高考竞争中或是人生旅途上的岁月里赢得了机会、胜利,也会得到更多展现自己真实实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如果只是昙花一现,或是东施效颦,甚至随波逐流,亦或半途而废、不明就里,自然大业不成、壮志难酬,终究也就只是“人生恍如一场梦”,我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那些年的中午,“舍弃”回宿舍休息的人,虽然大部分时间大家在教室里都是认真读书、做作业、复习功课,但毕竟一到大中午,太阳总如约照在振万楼上,阳光或和煦或热烈,照在走廊,也照进门窗,人也就容易春困秋乏。何况一到夏季,不时还有台风天气,暴雨降临,亦或立冬过后,天气逐渐清冷,人终究不是铁打,加之长身体的时候食堂三餐的营养匮乏,夜里宿舍人多嘈杂睡不香,晨起做操、上午四节课后精神疲倦,以及饭后血糖升高容易打瞌睡。

四、教室入梦来

既如此,那些年,虽然大家中午在教室里认真刻苦读书、补缺补漏,但到了临近下午上课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很多人其实很挣扎,很困、想睡,怕误了学习和功课,坚持、不睡,眼皮又开始打架,下午也没足够的精神上课。内心犹犹豫豫,读书断断续续,有的会不时起身跑到隔壁班级和同乡交谈几句转移注意力,比如泰山就经常去找文章,永明不时去看平生。有的会去到楼下,上个卫生间,哪里找个水龙头洗个脸,一下子又精神焕发。有的会到走廊上晒晒太阳,散散步,吹吹风,若有所思,似有所想。有的叫上一两个好友,躲在哪个角落,偷偷抽根烟,解解乏。

最后,很多实在撑不住了,便很不情愿又无可奈何地慢慢低下头,趴在桌子上,就着风,也就着青春,枕着年华,更枕着人生,迷迷糊糊地睡下。

如此种种,不胜乏陈,这虽出于千百年来中国人午休的作息习惯,却也平添了那些年里多少三中学子想要利用中午多加努力学习的思想和身体负担,如同刘豫州三顾茅庐时,最后一次不也遇见孔明先生中午时分正在竹榻之上睡大觉,可见,读书人,都是一样一样的!

振万楼的教室里,有人强忍着睡意仍在默默读书,有人已浅浅地睡去,有人头上盖着一张“泉州晚报”或是一本英语课本偷偷小憩,有人早已入到梦里,不时嘴角露出微微笑意。。。。。。

高中自评学生200字左右怎么写,高中自评学生200字左右作文

(振万楼)

窗外,礼堂边或是培平图书馆南面教师宿舍楼旁,那两棵玉兰树,不知道开了第几茬的玉兰花,花朵洁白无瑕,花香飘满半夏,仿佛诉说着多少三中学子读书奋进的故事,更陪伴了我们那些年青春的成长生涯。。。。。。

“第07章(下)章后语自评”

阴雨连绵一个多月,天总算放晴了开来,虽还不是烈日炎炎,但也开启了一年盛夏。这几天,夏至来临,和一位因回忆录偶识的三中老师回了趟了永春,一起零零散散、随机应变地走了几个地方,也去到了三中母校。

校园里,除过桂芳楼、大礼堂、还有第一食堂,其他见到的,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模样。

李后主说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青山依旧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都会变,何况是建筑、草木或风景。

找学校的志鹏老师拿到了三中70年校庆的几本画册,如获至宝,不是因画册装订精美,而是里面有好多当年母校的旧照片,让我有了更多的回忆,也有了更多的念想。

此次回乡,工作之余,也见到了二十几年没见的光坝老师,还和几个同学茶叙,美其名曰“读者见面会”,不仅聊到了过往,也聊到了回忆录,更聊到了今生与归途。

一番茶酒之余,让我对母校、对回忆录、对未来写作,甚至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感叹岁月如梭之余,也和所有普通大众一样,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

套用一句老话“人到中年,身不由己”,安慰自己当然可以,但不能欺骗他人。

人,终究是平凡而俗套的,但理想和信念终究是要有的!

在写这半章时,我无数次想起,当年,大家在三中读书的那些情景,平常上课、周末补习、晨读、午作、晚自修,甚至于很多晚自修下课后到了宿舍仍经常挑灯夜战,实实在在是“历经一番寒彻骨”,但又有几个真正到头来“能得梅花扑鼻香”。。。。。。

都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更清楚“行百里者半九十”。努力读书也不意味着一定可以出人头地,更和功成名就划不上等号。但读书是使人明理、明智的根本,更是人生起步、进步的敲门砖。

我相信,三中同一届的同学里,很多人现在已经有了或大或小的成就和收获,短短几十年的岁月里也一定经历过很多起起伏伏、风风雨雨,无论他们在母校有过怎样的求学经历和艰辛付出或是光阴虚度,但也一定有很多人至今想来,仍会为自己当年的那份读书的执着和拼劲而深深折服!

时间无法从头,岁月更不再来,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做点有意义的事,拼一回,挺值得!

小小故事,一点启迪,愿与君共勉!

(李文明,2022.06.21.于泉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