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科技职业大学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报告
一、概述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指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主动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职业”[1]。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只有产教深度融合,才能紧跟国家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步伐,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坚持“职教属性”的客观要求,也是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与高校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供给深度融合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与高校的课程内容深度融合的需要。
二、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内涵
产教融合的产即产业,教是教育。产业泛指在特定经济领域下从事生产和服务的行业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从事物质生产和劳务活动的主体。教育是为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提供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科技服务的供给主体,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教育要服务于企业,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产教融合是国家为了促进和改革职业教育而执行的政策,是为创新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教育模式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产教融合具体实践内容有:专业与产业对接,学科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学校与企业对接,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行业规范标准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真实的企业生产场景中进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训练。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同,其本质上是产业与教育双向交融,相互融通,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具有非常深远和重大的意义。产教融合模式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商业利益的同时还承担一定的教育任务,企业为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场地支持,形成厂中校模式;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育人的属性,还要具备一定的商业思维,配合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形成校中厂模式。产教融合涉及产业系统,教育系统和地方政府三方主体,三者相互关联,构成利益共同体,加持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关键要素整合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对接共享,实现基于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目的的教育、生产、创新一体化系统。
三、产教融合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尽管国家提出《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相关的政策与办法,各级地方也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学校办学,推动深化产教融合开展,但我们也看到真正落地执行的力度还是远远不够,大多数的产教融合实施存在不全面、不充分。
(一)产教融合机制不够全面,运行没保障
首先,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角度来看,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原本为满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创办的职业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归并到教育部门统筹管理,导致长期以来学校和企业成为互为独立的两个系统,校企双方在性质、管理体制、功能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产教融合实施的各环节缺乏共同遵循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其次,一直以来,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缺少长效的合作机制,企业与学校合作形式通常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为教学捐赠仪器设备等,合作形式单一,双方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无利益共享机制,这将很难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对于职业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开展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管理架构,激励机制还无实质性推进,校内外资源要素统一条件尚未成熟,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权责利分配不明确,权益得不到保障。
总体来讲,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没有上升到政府和区域战略规划发展的高度,进一步使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难以保证。
(二)产教融合经费无保障,深度合作受影响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周期长,需要长远规划,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校企双方都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实训基地和科研平台,资金因素也制约产教融合的开展,地方政府为激励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配套款项机制不完善,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落实难度大。
从企业角度来看,与学校合作需要投入资金成本,当校企双方的“权责利效”没有清晰明确界定情况下,企业投入的资源设备得不到有效利用,合作的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所属得不到保障,人力物力的硬性成本与预期收益不匹配等降低了其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从职业院校来讲,开展产教融合势必要引进优质教学资源,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建设科研实训平台,而对于建校基础差,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如没有外部资金投入,仅靠配套的教学经费,产教融合运营成本经费解决就是个难题。
(三)校企人才培养脱节,师资缺乏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本质上是为地方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师自身在科学研究深度和学术文化高度,是否具备能为企业科技研发,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咨询等都是关键要素影响和制约学校和企业产教融合的深度和成效。当前,教师与企业联合研发的应用科学研究的相关项目很少,教师在专业技术领域技能积累上缺乏环境条件,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技术研发水平还不能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基础薄弱,专业建设跟不上区域产业发展形势需要,课程改革缓慢,新技术标准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不够,难以满足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育人始终是办学的基本目标和优先考虑因素;而企业是需要提供技术服务的工作人员,为企业创收。加上限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技术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专业能力培养,培养人才不能为企业直接带来显性利益,出于自身便利和收益,企业在参与学校共建专业,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的投入驱动力明显不足。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为使校企成为利益共同体,高校与企业紧密联系,职业院校在观念制度,面向社会和市场服务能力上都需要突破,切实提高自身的科技服务能力,打造自身优势,培养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加快人才培养与产教需求对接。
四、xx科技职业大学产教融合实践探索路径
xx科技职业大学的创办者杨秀英教授认为,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尤其是工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xx的12个重点产业,同时强化自身的内涵建设”[2]。因此,学校不仅注重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更注重产教融合的质量和成效,努力全方位推进产教融合的进程。
(一)顶层制度设计,保障产教融合有效运行
在学校制定的“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展中,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即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的体系。为此,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由校长牵头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宏观布局和顶层设计,主要负责对产教深度融合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统筹以及合作企业遴选、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授牌与命名、合同管理,校企合作年度计划的制订、组织实施及考核、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6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