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经验,分析形势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力推动我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清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任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积极推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促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其价值不言而喻。一方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帮助农民实现多渠道增收,提高收入水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农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引导农民发展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盘活农村土地、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等资源,采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创新,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农村综合竞争力,增加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集体经济能够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吸引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有效地为政府分忧解难,在改善农村医疗救助、互助养老、生活救济、教育补助、基础设施管护等方面发挥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农村社区内部公共品供给和服务水平,增加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价值认同,助力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二)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新时代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一方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促进城乡之间要素资源和市场主体的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均衡配置,将城市中更多的先进技术、模式、资金等生产要素引入农村,从而提升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实现新时代城乡全面融合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确保资金、项目、人才、技术、数据等各类资源在城乡间实现双向流动,将乡村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联合抱团、并轨同治,从而推动城乡之间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打破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桎梏,为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具有明显封闭运行的特征,集体资源只能在村域范围内配置”,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遵循“封闭→开放”的发展思路,破除过去的封闭发展状态,推动集体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配置。通过推进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改革,依托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使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经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这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高效利用,还带动了其他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有助于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和质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乡村全面振兴也离不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一重要抓手。正如A总书记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一方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引进和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比如智能灌溉系统、精准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等,推进农作物高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使农业全面升级。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和产量,提升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另一方面,依托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入股、参股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与企业联手共建,以及农民合作社等多模式,有效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资金或其他资源入股农业产业化项目,企业可以提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双方共同开发特色产业,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二、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使命感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目标的关键途径,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市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及特色文化资源,结合区域自然优势,推行“一村一品、一户一特”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实现集体资产收益分红等多元化路径,有效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实现了产业多点突破、基层组织活力显著提升、示范建设稳步进行,成效显著。2023年**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65.2亿元,66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成功投产,总收入攀升至1155万元。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小微庭院”经济,村集体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超过2000万元。此外,为促进农村就业与技能提升,政府开发了3000个农村公益性岗位,培育了450名新型职业农民,并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确保项目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新增市场主体超过5000户。尽管**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认识不到位、人才不充足、制度不规范、地域不平衡等诸多困境。
(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于摒弃传统思维模式,深化思想认识,积极探索致富之道。“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要认识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富起来、强起来。部分村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尚显不足,村干部和农民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偏差。一是部分村干部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受到传统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的限制,缺乏创新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不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集体经济。部分村村干部年龄偏大,村“两委”干部都是60岁左右,知识文化水平偏低,缺少农业发展思维,缺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举措,难以适应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在思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时显得力不从心。二是部分农民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缺乏科学认知,缺乏参与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对集体经济发展怀有质疑态度,从而给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调研发现,一些农民仍然坚持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认为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就行,缺乏对市场经济的了解。此外,还有一些农民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路不清晰,方向不明确,措施不得力,缺少专业种养殖和管理知识,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收益不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制约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
(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人才不充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关键在人才。在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人才匮乏已成为一个突出“短板”。部分村都面临着人才资源不足的挑战,难以引得来、留得住人才,这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缺乏,难以驱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些主体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驱动力,也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在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农村出现了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的现象,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缺乏。大量的土地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而不愿意留在农村发展。二是农村缺乏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专业技术人才。与城市相比,农村在科学技术、数字技术方面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人才层级结构不合理。这进一步导致农村在科学技术和数字技术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滞后,使得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差距日益扩大。此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有思想、懂经营的青壮年人才严重短缺,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头羊”缺乏,人才队伍分布不均衡,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这已成为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机制不完善。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经历了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推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形成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受历史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职能与村委会的行政职能长期处于重合状态”,出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组织机制的不完善。这种情况影响了农民参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一些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使用和分配上存在透明度不够的问题。部分村的集体经济财务信息缺乏透明度,资金报销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收入开支程序缺失,未能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导致出现以公谋私或权力寻租现象。此外,部分村集体经济存在收入分配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引发了内部矛盾和纠纷,降低了农民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收入分配机制不完善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二是村级规章制度和决策机制不健全,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管理。村级规章制度和决策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并明确责任。缺乏规章制度容易导致工作混乱、责权不明,这给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障碍,影响了农村和谐稳定。此外,部分村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未能建立领导班子和广大群众集体讨论作决策的机制,导致村级事务由个人或少数人独断,缺乏集体讨论和决策机制。
(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地域不平衡。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人文素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一是自然资源禀赋差和开发利用程度低,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规模、结构及性质。**市山多地少,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空间受限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化、市场化,无法选择产业的发展方向,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与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K村甚至面临“无集体财产、无集体资源、无集体企业、无集体收入”的困境,没有可开发利用的集体建设土地资源,农民收入不稳定。二是部分村数字技术发展缓慢,产业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5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