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我脚下的电热炉散发着热量,倒不是因为天气的极度寒冷。而是我的猫,它好像对热量的吸收远远高于人类,尽管有时它的毛发常常被考的青烟袅袅[捂脸][捂脸][捂脸]但它好像不是很在意,既如此,我也就随它了,毕竟不大可能真的烧着它自己。住所外面响起了滚滚的行李箱滑轮的声音,好像是因为疫情,学校提前放了寒假。我收回心神,瞅着脚下的猫,暖烘烘的的、毛茸茸的、十足的一个小毛绒球球。它对外面的哄哄声没什么反应,继续烤着自己打瞌睡。我琢磨着它的幸福,琢磨着它的幸福,它可有福报了,别说疫情、一切名、利、权、情等都不会令它烦恼。吃的好,睡的好,连对象都不愁,因为它的前任主人让它绝育了[捂脸][捂脸][捂脸]从根本上断缺了这个欲的烦恼。瞅着它清理着自己的毛发,我轻轻踢了它一脚,心说:“小东西,你可自在无为了”。
我能读老子这样的书,得感恩林语堂,他写了《老子的智慧》一书。本来这本书原文是英文,林语堂的本意是想用英文向世界介绍中国古老的文化、智慧。即便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我们国家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但这影响不了林语堂内心坚定的文化自信。他曾经告诫自己在国外上学的女儿,洋人的文化很好,但我们自己的文化也不差,不用感到自卑。所以除了《老子的智慧》一书,他还著有《孔子的智慧》、《苏东坡》、《京华烟云》,都是用英文在向世界介绍我们自己独有的智慧和故事。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人留学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清华、北大等高校。可他发现自己的英文好于国文,当时身边学贯中西的能人辈出,感于压力,就跑到当时北京的琉璃厂找到前清落榜的书生恶补传统文化。之后,他能穿梭于东西方文化智慧之间与他的经历是不可分的,想到这里,我有感于人的因缘福报呀,真是无法言说。同样的时代,同样的家庭,他的姐姐就没有这个福报,他想起来难过……好些时候,我们没能那么优秀,不是努力不够,也可能只是和别人比起来,没那么好的境遇而已。
《老子的智慧》一书是写给世界的,那当然表达方式是通俗易懂的,既然能写的令一个思维方式与我们完全不同的西方人看的懂,那对于当时的我,简直就是入门的宝书呀。如果当时,没遇上这本书,很难想象我会不会有勇气坚持看完注解版的《道德经》,以我的语文功底,估计难,经典毋庸置疑是好东西,但没有好老师、好的表达方式,我想很难有人会觉着读起来有意思。只知其字,不解其意,强行读记、抄写是没有什么意义可言的。
再后来我能读王本《道德经》,直至现在读帛书老子,而且通过韩非子解老篇的注解内容,真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士所能达到的修养、认知、境界真是不可思议、无法衡量。包括王弼、苏辙等,还让我有意外的收获,我原来知道诗词是好东西,但实话实说,除了应付考试、听语文老师背诵,听电视节目专业人士讲解………但对我而言,没法感受于心,也就说是他们说诗词好,诗词美,但我其实没感觉。就像交响乐是个好东西,可我们又有几个人真能坐在那里,由心而发的聆听欣赏、赞美几个小时呢?随着我对道德经的阅读越来越深入,对好多古诗也莫名其妙的有所感应了。尽管和古人比,这个年纪晚了太多。但这也令我足够兴奋了,瞬间所有的史、诗都仿佛活了过来,读的很有意思。再往前走,我就本能的琢磨老子这个老头子他到底是怎么悟道的?那一瞬间是多么的奇妙,不是心悟、体悟,直证那样的智慧,他怎么能讲出那样的语言?后人就能用那智慧或治国、或修学、或出世修身、或修行?
他的文字,后人解意、注解是浩瀚如烟的,现在讲道德经的人也多如牛毛,可以从各个角度解释,甚至装神弄鬼,实在是那五千多字给了我们各种发挥的可能。但我更关注的还是这个老爷子如何悟到的?以至于他敢绝对的确定,说出自己“被褐怀玉”那样惊世之语。要不是了解到佛法里边说的“魔尼珠”,还真体会不了老爷子的“被褐怀玉”是怎样的一块玉。我要是能像他那样,踏出那一步,想想得有多兴奋,这种瞬间令孔老夫子炸出几个字表达了这种兴奋,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