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其重要特点。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位置,谋划和部署一系列重大任务和举措。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七个聚焦”之一,制定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着力实施关键性改革举措,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要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和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快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有过生动的比喻:“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嫦娥”奔月、“羲和”逐日、“天问”探火等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涌现,科技创新成果斐然。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4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