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要求,措施有力、持续发力,上级文件精神得到有效落实,基层减负效果明显,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劲头竞相迸发。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强化源头控制,带头改进作风,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一是狠下功夫“精减”。每年年初开出文山会海“瘦身处方”,干部、党建、人才等各方面工作能合并发文的,不再单独发文,减少普发性文件,做到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内容相似、时间接近或参会人员交叉的会议,一般合并召开或套开,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提倡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坚决防止“痕迹主义”。开展综合性督查检查时,同类事项合并进行,可查可不查的检查一律削减。
二是深入实施“减负”。积极推行“清单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边界,避免工作重复和推诿扯皮现象。制定《基层工作减负清单》,详细列出了需减少的各类报表、台账、材料等事项,确保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加强对基层减负工作督查指导,定期听取基层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优化减负措施,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注重激励“赋能”。在减负的同时,注重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勇于创新。实施“一线工作法”,要求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基层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是强化监督“问效”。为了确保减负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建立了严格的监督问责机制。设立了基层减负工作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对于发现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坚决予以查处和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加强对减负工作成效的评估考核,将减负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减负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痕迹主义”仍有市场。据基层反映,督查检查坚持“问题”“问责”导向的多,“重痕不重绩”凸显。检查组带着“显微镜”“放大镜”开展督查检查,只负责“发现问题”,协调帮助和指导服务不力。督查检查偏重资料,每项工作都要拍照片、做笔记、建台账,重留痕轻实绩检查考核成了常态。有的乡镇反映,为更好地迎接检查,经常在一个多议题的会议中频繁变更会标,只为拍照留存佐证。
二是“形式主义”依然顽固。在日常工作中,不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4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