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审计的思考

专项资金审计的思考
    专项资金审计不同于传统的财政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其资金性质具有资金幅度窄、来源渠道单一、资金流向有针对性等特点,造成专项资金审计具有政策性强、专业度要求高、数据处理量大等难点,因此在专项资金审计时,应当注意资金的性质、范围及流向,从而寻找专项审计的脉络。
    一、政策出发,确定专项资金审计框架
    1、以“专业”入手,深入了解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审计应当以资金达成的社会效益为落脚点,从资金的政策性解读出发,理清资金的使用目的。审计之前,应当尽量收集该专项资金审计年度所涉及的国家、省、市地方政策,从政策层面上解读该专项资金的使用目的、途径及最终需要达成的社会效益,关注舆情监督。针对政策性强的民生救济类资金,还应当深入研究资金的设立原由及实现的成果标准、救济对象及救济范畴、救济实现途径等,甚至应当延伸审计年度后的新增法律政策并上升思考未来救助走向,兼顾民生所求及社会效益,以政策普惠制带入思考专项资金的真实用途及最佳资金流向,从而理清资金走向过程中的政策框架,为专项资金的审计划定轮廓。
    2、以“制度”出发,确认专项资金框架。专项资金的审计不能突破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一般专项资金遵循两个制度,一是资金分类统一制度,即财政资金按照资金性质分类,如直达资金管理办法、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债券资金管理办法等,二是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即针对该专项资金特定的管理办法,如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在这两类制度的框架内进行,不能短缺、挤占、挪用。通常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都有详细的资金保障来源,含地方配套资金算法,资金收益群体、使用范畴、额度标准,违规使用资金的处理办法等。执行主体在实际执行时也往往有自己具体的执行标准,审计时,需要深入调查了解并取得政策执行主体单位资金使用的管理制度,将其实际执行的细化标准与国家、省市地方的标准进行对比,关注地方法规是否突破上位法的规定,关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法规细节,在未突破上位法的情况下,严格以实际执行标准为尺子,确认专项资金的审计框架。
    二、数据分析,确定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1、财政专项资金流向分析,探索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专项资金的来源较为单一,且资金大多来源于上级专项,在审计过程中,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往往从资金性质出发,一是分析资金的财政管理,关注资金是否需要专户管理,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39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