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负面信访舆情应对的问题与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剧烈转型的多元化时代,观念交锋尖锐激烈,利益博弈复杂敏感,矛盾问题集中凸显,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近年来,各种环境污染事件频频曝出,如甘肃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不仅导致数十人被问责,甚至影响全国环保工作和中央环保督察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就X县而言,环保负面信访和舆情主要涉及化工、印染、造纸等工业行业以及农业尤其是畜禽养殖业等。如我县环境污染等事件,伴随着较大的网络轰动和舆情热议,引起了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以及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以来并且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任何一个应对措施都将面临着公众的热议,对污染治理的结果更是关系群众的生命健康,责任之大,无疑也给环保部门的舆情应对带来巨大的压力。
一、环保舆情频发原因
(一)经济快速发展,环保意识、能力不相匹配
一是全社会环保意识普遍不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工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的经济模式,个别商家的市场趋利性,导致了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从宏观经济背景来看,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能刺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加大,各行业污染排放量也随之高速增加,类似舆情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同时,随着传统工业经济向中西部转移,行业准入不严,诸多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甚至小型加工作坊顺利转移至中西部城市、村镇,而并没有在加强污染治理上下功夫,以我县为例,类似散乱污等小企业广泛分布在各乡镇,没有纳入日常监管对象,没有摸排掌握到位,但是其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影响居民生活,信访、舆情反映不断。在农村,畜禽养殖特别是家庭式散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样不可小觑,由于畜禽散养呈现出面宽量大、分散难监管的特点,且当前缺乏有效对应的法律要求依据,整治难度较大,群众反映极多。
二是环保职能交叉严重。主要是职责边缘不清不细,容易造成各职能部门合理合法地推诿扯皮。又特别是上级没有明确详尽的职责划分政策制度,基层工作又有具体的实际情况需要考虑,上不行下不效,如砂石场监管问题,就涉及到水务部门、环保部门、国土部门、属地镇乡都有职责,其位置、类型不同,监管主体部门就有不同,又如畜禽养殖、工业企业,规模不同监管主体同样有变化,容易混淆引起推诿扯皮。我县两起水库肥水养鱼、环境污染舆情事件,就涉及到环保局、水务局和农业局各自职责没有完全厘清,从而造成工作到位不够,舆情处置被动的局面。
三是环保工作压力与能力不匹配。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和高度,翻出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要求彻底解决,环保工作的态势突然刹车,将各部门具体负责的各类环保相关遗留问题全部交由环保部门统一牵头解决、还账,由此产生矛盾,一方面工作量大幅增加,相关适用法律法规更新速度极快,但环保队伍没有从结构、人员配备、能力素质上发生大的改变和提升,同时新招录人员仅从环保专业考虑,缺乏计算机、中文、外语、法律和理工科专业人才,工作难以落实;另一方面财力物力成为工作瓶颈,就本县情况而言,环保执法没有纳入行政执法部门序列,车辆改革后也没有得到用车保障,解决各类问题需要的大笔资金仅靠县级财政难以为继,工作缺乏力度硬度。
(二)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国内外形势逼人
国际国内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各种国际论坛、峰会,国内各类环保督察、专项行动,A总书记关于环境保护工作诸如“两山论”等经典论述和讲话,这些都是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不可忽视的外在背景和内在要求。最近三年的全国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均就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工作答记者问,也侧面反映了环保舆论关注度极高的现状。就我局而言,2022年全年收到信访投诉160余件,其中涉及舆情10余件,2023年仅上半年就收到信访投诉120余件。涉及舆情近10件。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舆情也越来越关注,其对环境舆情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在不断增强。尤其是涉及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重大项目,地方政府如果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而将市民的生活环境置于不顾,必然会引发民众的不满和恐慌,招致舆论的强烈反对和声讨。
(三)官方应对不当,激化负面舆情
有的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常年来在审批立项中存在违法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以及不落实环保政策等等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尽管大多数环境舆情事件的涉事主体是企业,但由于环境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广泛的,不仅需要涉事企业积极应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3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