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民生重点工作专题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做好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最紧要的就是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真正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此,近年来,**市民政局从人民理念、系统思维、需求导向、创新思维等方面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等重要指示要求,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加快推进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物质+服务”救助水平,探索构建“救助+慈善”无缝衔接机制,持续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谁该帮”,推动社会救助政策找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为民爱民是民政工作鲜明的政治底色。坚持人民至上,既是宗旨,也是使命;对民政干部而言既是责任,也是考验。社会救助是兜底保障工作,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是贯彻落实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兜住民生保障网要首先明确“谁该帮”。随着救助对象不断扩围,低收入群体的动态监测成为新的救助趋势,如何更好识别低收入群体,也成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新课题。在社会救助实践中,确有一些群众对救助政策不清楚、不了解。如何精准地找到这部分困难群众,保障好他们的基本权益?**市的做法是多措并举、多点突破,让困难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一是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依托**省大救助信息系统,将6.8万余名低保、低保边缘、特困对象,以及退出民政救助、新申请未通过对象、其他部门救助对象共计29万余名“潜在”对象全部纳入持续监测范围。通过线上大数据、线下铁脚板等途径,主动发现困难群众需求信息,做到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发现、困难需求第一时间采集。同时,依托社会救助“一证通办”核对审批流程,第一时间纳入救助范围,让社会救助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以大额医疗支出预警为例,2023年全市累计识别大额医疗费支出病人2087名。二是扩围增效,适度扩大救助范围。创新将重病重残困难群众以“单人户”纳入低保政策,扩大低保对象覆盖范围,目前**市累计有15485人享受该政策;拓展临时救助对象范围,将相关预算安排与常住人口数量挂钩,并对遭遇突发事件陷入生活困境的外地在甬人员实施急难型救助。此外,全市将低保边缘家庭人均月收入认定标准由低保标准的1.5倍扩大到2倍。三是扎实开展基层宣讲,大力提升救助政策知晓度。结合2023年“为民解忧办实事”主题活动,制作政策解读微视频、宣传海报和手册,以入户走访、摆摊巡展等形式进行宣传。深入10个县(市、区)广泛宣传救助政策,足迹遍布全市240多个村(社区),发放3万余份政策宣传册,活动覆盖30万余人次,推动形成人人知晓救助政策、人人关心救助对象的良好氛围。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系统思维,围绕“怎么帮”,构建1+8+X大救助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为此,我们必须强化社会救助工作系统思维,牢牢把握总体安排,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聚合各方力量,持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共同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市以困难群众多元救助需求为着眼点,建立全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市长具体抓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机制,突破社会救助由民政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联动22个救助相关部门,推动建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3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