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市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就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详细部署。相比以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突出了“和”“美”的意蕴。“美”侧重于建设一个外观美丽、基础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乡村;“和”侧重于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核和精神风貌,体现乡村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市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要求,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样板”,取得了一定成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迫切需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着力提升乡村“和”“美”的内涵,谱写好**市和美乡村新画卷。
一、**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及成效
**市以“富民产业发展美、绿水青山生态美、村风民风文明美、治理有效和谐美、村民生活幸福美”为目标,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第一,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着力提高农民收入。一是依托**市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积极建立以“烟、菜、花、果、药、畜”6大产业为重点的“6+N”产业体系,打造红塔区鲜切花、通海蔬菜禽蛋、新平华宁柑橘、元江芒果、易门食用菌等区域性公共品牌。二是全面提升农产品初加工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为2.58∶1,高于全国的2.5∶1、**省的2.1∶1,位居**省第二。三是抓好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统筹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破局发展。2023年,**市新建和改扩建农业基地509个、面积5.1万亩,适度规模基地累计达到11283个、面积71.3万亩,设施化率达到64.3%。四是探索“产业+观光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等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例如,通海县秀山街道大树社区依托当地蔬菜、水稻、杞麓湖景观等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旅游观光、“摸鱼节”“粑粑节”等文旅活动,助推餐饮业、住宿业等大力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23年,**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03元(绝对值居**省第二),同比增长7.1%,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与2012年的7628元相比,增加了13675元,增长179%,收入水平明显提升。
第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积极推进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厕所、污水管网、垃圾收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建制村公路硬化率和通客车率均达到100%,乡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6%,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6%,4G网络覆盖95%以上的自然村,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广电网络光纤全覆盖,乡村公厕建设完成率达到96.16%,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0%、高于**省18个百分点,乡(镇)中心集镇、村庄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分别为100%、91.7%,乡(镇)中心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85.25%。二是实施乡村“雪亮”工程,在乡村重要位置安装太阳能灯、摄像头等,亮化乡村,提升乡村安全度。三是推进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并优化布局,使乡村幼儿园、中小学、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活动室、文化体育广场等场所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第三,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绿美乡村。一是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引领,开展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合理规划村庄布局。二是开展乡村临违建筑和危旧房屋清理整治工作,腾出公共空间。在第一、第二轮清理整治工作中,拆除占地面积为531.36万平方米的临违建筑和危旧房屋。三是建立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污水治理体系,收集处理村庄生活污水和垃圾,改善乡村卫生条件。**市乡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77.95%,排名**省第二。四是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绿美乡村,打造示范村镇、精品乡村。2022—2023年,**市建成绿美乡村1272个,其中省级绿美乡(镇)14个、绿美村庄34个,新增绿化面积170万平方米。红塔区大营街社区、江川区九溪镇矣文村、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新寨村、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洼垤乡它才吉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华宁县华溪镇、通海县四街镇六街村等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五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星级评比。**市在**省率先开展美丽乡村星级创建,实行分级分层动态管理。截至2023年底,已认定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美丽乡村20个、10个和2个。
第四,加强乡村治理,推动乡村和谐有序发展。**市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一是建立村级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将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二是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构建村干部分工负责、精简高效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将村级事务归口到村级党组织并以其为主渠道进行落实,一贯到底。三是搭建村民议事室、微庭院等平台,畅通村民说事、议事渠道,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自治。四是创新形式开展普法强基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动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乡村。例如,江川区雄关乡上营村委会文艺协会,以轻快、通俗易懂的原创快板《话普法颂党恩》开展普法宣传,用快板的方式将普法内容说唱给村民听;部分乡村将国家的法规政策、群众身边的法治案例等以花灯的形式进行宣传,极大地提升了乡村的普法宣传效果。五是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四德”建设,将社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3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