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加快推动我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服务供给质量、擦亮城市文明窗口,市委政研室对我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市自*年开展城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以来,按照“属地管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分阶段分批次推进农贸市场硬件和软件改造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年至*年,城市区*个农贸市场通过改造提升或关停并转,实现了从传统无序的“马路市场”到大棚式、封闭式室内农贸市场并存的转变。*年至*年,在城市区开展农贸市场星级评定及微改造工作,行署路农贸市场、龙祥农贸市场等*个农贸市场获得星级评定,*家农贸市场完成微改造,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我市出台《*市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导则》、《*市城市区农贸市场管理规范》等政策文件,确定了*年*月底前完成中心城区*个农贸市场改造的目标任务,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市商务局牵头、相关市直部门和各城市区分管负责同志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工作;各城市区落实属地责任,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了领导分包、台账管理等工作机制,推动了农贸市场改造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基础条件较好的*个市场正在推进微改造;剩余的*个半封闭、大棚式农贸市场中,*个已开工建设,*个正在完善改造方案,*个仍在开展前期调研。
    在推进农贸市场改造过程中,部分城市区探索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改造方式。一是多方筹措资金。我市农贸市场改造一般按照“谁开办、谁改造、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市场开办者或经营者自行承担改造费用。针对部分农贸市场缺少改造资金的问题,相关城市区结合实际、创新方法,较好解决了问题。比如,*区由区平台公司收购东关农贸市场,并将市场的规划、建设、管理统一打包给第三方运营公司,在解决改造资金问题的同时,提升了改造专业化水平;*区龙瑞B区农贸市场位于小区内部且土地性质为集体所有,所在街道将其收回后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资金问题得到解决。二是加强运营管理。为进一步提升农贸市场管理水平,部分城市区积极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实行专业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推动市场环境更加整洁、管理更加规范。比如,*区王城市井农贸市场实行“管办分离”,市场由*惠农农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引入*泰禾鑫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有效发挥了专业运营公司的智慧化管理、线上线下营销、基地直发直供等优势,提升了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降低了管理成本,为消费者创造了舒适便捷的市场环境。三是合理调整布局。针对部分城市区农贸市场分布过密或过疏的问题,通过整合资源、择址新建等方式,持续优化农贸市场布局。比如,*年,针对*区谷水农贸市场、*农批市场、谷水蔬果批发市场设施陈旧、距离较近、功能趋同的问题,将*个农贸市场整合为*个并实施改造升级,布局“微调整”不仅未影响居民日常购物,而且节省了改造费用、提升了改造质量。比如,针对*区没有农贸市场的问题,*年整合*区部分小型集市,按照星级农贸市场标准规划新建秋实农贸市场,大大提升了居民生活便捷性、改善了消费环境。四是积极拓展功能。部分农贸市场在改造过程中更加突出便利化、人性化服务,增加了社区服务等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其他业态,不仅提升了市场颜值,而且拓展了市场功能。比如,*区状元红农贸市场除设置了自助查询机、公共服务、农残检测、公平秤等便民服务区外,还开辟了餐饮百货区和儿童游乐区,逐步形成了涵盖生鲜超市、餐饮、休闲娱乐、社区服务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业态。
    二、存在问题
    (一)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农贸市场应着眼于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方便群众就近购买农副产品,按照“小规模、高密度、社区化”原则布局。目前,我市农贸市场的规划布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数量不足。中心城区(不含*、*)共有农贸市场*个,平均每个城市区不到*个,每万人拥有农贸市场*个,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比如,青岛市*个城市区现有农贸市场*个,每万人拥有农贸市场*个,是*的*倍;新规划农贸市场*个,建成后每万人拥有农贸市场将达到*个,是*的*倍。二是空间布局不均衡。农贸市场应综合考虑辐射范围、人口密度等因素均衡分布,最大限度提升覆盖率。我市现有的*个农贸市场空间分布还不均衡。比如,*区共有*个农贸市场,几乎每个街道都有,而*区只有*个农贸市场,*区只有*个农贸市场。三是规模结构不合理。农贸市场的规模结构应该呈金字塔式分布,主要从事农产品批发的大中型农贸市场占少数,主要从事零售的小型农贸市场占大多数。这样的结构更有利于农贸市场社区化,保障群众采购便利。比如,武汉市将建设社区蔬菜便民店列为民生实事,便民店数量由*年的*个大幅增长至*年的*个,打通了市民买菜的“最后一公里”。而我市中心城区现有的*个农贸市场中,规模较大的占多数,面积*平方米以上的*个,*至*平方米的*个,*至*平方米的*个,没有*平方米以下的小型农贸市场。这就迫使大中型农贸市场承担了相当一部分零售功能,既增加了市场管理难度,又造成群众采购不便,也为“马路市场”的长期存在提供了土壤。
    (二)功能业态过于单一。目前城市区农贸市场大多仍与几十年前的农贸市场一样,仅仅提供蔬菜、肉蛋等的售卖,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消费升级所产生的新需求。一是延伸服务欠缺。目前农贸市场中多数摊位售卖连根带土的毛菜,只有极少数摊位售卖净菜;肉类、水产摊位多数能够提供去皮、剁块、绞馅、去鳞等简单服务,基本没有摊位提供去虾线、切鱼片等初加工服务。调研中发现,个别摊位售卖净菜价格尽管高于同等蔬菜*至*角钱,但销售较好;有群众反映希望在农贸市场购买鲜活农产品后能够提供瓜果除瓤、肉类精细切分等服务。二是商品种类偏少。农贸市场中多是大棚菜、白条肉等常规农产品,缺乏时令菜、精品菜、有机菜、生态肉等高质量农产品,不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部分农贸市场除了售卖蔬菜、肉类和少量水果外,缺乏与蔬菜关联度高的粮油副食、干货调味品、日杂百货等商品,常用商品不能一站式购买齐全。调研中,部分群众还希望*豆腐、上戈苹果等县区知名农副产品和夹马营烧鸡兔肉等“老字号”特色食物可以在农贸市场设置摊位,方便购买。
(三)经营能力还有不足。目前有的农贸市场,特别是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因为经营模式单一,成本收益难以平衡,生存发展比较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龙头企业。我市农贸市场多数是单打独斗的小微市场主体,缺乏拥有完整供应链和物流链的龙头企业,无法依靠规模效应、科学管理实现降本增效。而先进地区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化运营,农贸市场经营状况较好。比如,正育农贸是上海专业的标准化农贸市场连锁品牌,拥有*家标准化农贸市场、*家生鲜便利超市、*家农副产品连锁商店,采用标准化品牌化经营方式实现品质管控、特色营销,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二是盈利模式单一。农贸市场开办方收入以单一的摊位租金为主,基本没有其他经营性收入渠道。部分农贸市场为收回改造成本提高摊位租金,而较高的租金又会转嫁到菜价上,导致客流量小、销售额低,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2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