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市书房功能提升的调研报告

全市城市书房功能提升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布局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城市书房,有效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但在精准服务、市场化运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区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市委政研室围绕提升城市书房功能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市自2017年起实施城市书房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投用城市书房205座,其中城市区141座、县城64座、总数居全国前列,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藏书107万余册,阅览座席9000余个,持证读者29.7万人,形成了城市区“15分钟阅读文化圈”,但在运营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提供阅读服务不精准。一是图书更新不及时。新书供应少,满足不了读者需求,尽管每年市财政拨付120万元图书更新费用,但分摊到200多个书房后,数量十分有限;图书流转慢,城市书房与市图书馆间图书流转较少,仅靠读者自然流转,市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利用不充分。济南市整合市内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打破了不同行政体制下图书流通的壁垒,实现了图书资源的通借通还。二是差异化精准供给不足。对读者需求仅依靠馆情分析仪排行榜数据和意见簿,难以精准掌握读者需求;图书资源配置不精准,没有因地制宜结合书房周边人群特点,针对性地提供图书。上海市探索“图书馆+书店”模式,读者可在新华书店内,将选中的书籍经书店工作人员当场制作成图书馆馆藏书籍借阅,实现了“你看书、我买单”。三是开放时间不够灵活。虽然我市城市书房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但存在开放时间与读者阅读时间错位的现象,有效服务时间少。四是服务形式单一。以传统的借阅模式为主,读者只能在城市书房开放时间借书还书,且每人每次最多可借5本。杭州市通过“城市大脑”APP、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或支付宝搜索“一键借阅”,即可在线完成借书、还书、续借等服务;东莞市实施“我+书房”家庭图书馆项目,参与者最多可借100册图书,并可通过手机平台转借给亲朋好友。
(二)开展交流互动不充分。我市城市书房功能单一,存在阅读推广、学习交流等活动开展质量不高的问题,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是阅读推广水平有待提升。在推广手段上,有的仅以临时悬挂横幅、张贴海报等形式宣传,覆盖面小,群众知晓率低;在推广内容上,多以发布阅读倡议、传播阅读理念为主,深层次的图书推介、主题讲座等活动开展少。温州市城市书房邀请专业讲师举办国学专题讲座,开展诵读听悟系列活动,深度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其他文化活动开展少。活动局限于文化沙龙、亲子手工、书画展览等方面,与读者沟通互动不足,对读者吸引力不够强,参与体验不够好。三是活动系统性连贯性不强。没有建立有效的文化活动策划、推进工作机制,临时性安排多、随意性大,没有很好的工作规划和系统安排,存在流于形式、急于完成任务的情况。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2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