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衔接点在哪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A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两个重磅文件,聚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明确具体任务,作出系统部署,为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接力棒”的历史性交接指明了工作重点和实践路径,可以说是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覆盖主体从个体到全体、发展空间从区域到全域、完成目标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任务时限从短期性到长期性、政策力度从特惠性到普惠性,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县作为全省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以及全市脱贫攻坚任务相对较重的非贫困县,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在全省全市具有典型代表意义。作为县委办的一员,我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关注*的“三农”发展,注重思考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去年*月通过县委办“每季一书”特色活动分享了温铁军的《八次危机》一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承接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实现危机“软着陆”有了更深的认识(即作者的核心观点——成本转嫁论)。同时,理论更需实践,我作为20*届紧缺专业选调生,现任建平镇芝麻村党委副书记(贫困村),通过这一年半对村上的了解,也有一些关于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考。我认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点主要在以下五大方面。
一是以机制衔接健全领导体系。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接续过程,一套管长远的制度和办法能让工作事半功倍。做好领导机制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绩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乡镇脱贫攻坚站、村脱贫攻坚作战室四级指挥系统,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动员全社会的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集中。关于乡村振兴的领导机制问题,中央已经明确要继续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强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责任、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等,并且已经成立国家乡村振兴局。为此,要落实“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县级部门、一名第一书记、2-3名驻村乡村振兴辅导员”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靶心不转、频道不换。做好财政投入机制衔接。脱贫攻坚战五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39.53亿元(本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亿元,央省市投入27.53亿元)。去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足见中央对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时期,我们投入的力度要越来越大,但是如果采取“撒胡椒面”的方法,让资金过于分散,无疑是见不到大的变化,效果也不会太好。要注重资金投入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刚刚组建的*县乡村振兴国有平台公司(即梓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整合项目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集中力量办大事,每年选择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示范创建村进行集中支持,让资金见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二是以产业衔接推进乡村兴旺。产业发展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又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前提。脱贫攻坚期间,我县建立以“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导的扶贫产业,探索形成产业扶贫“自主发展、合作互助、龙头带动、合股经营、资产托管”5大路径、*种利益联结模式,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总规模达7838.5万元,累计使用6986万元,使用率达89.1%,惠及贫困人口*540户、边缘户569户,户均增收601.07元,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但是,个别扶贫产业存在定位不准、层次不高、链条不长、效益不好的问题,致使产业基础不牢固。做好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是否长远,关键看规划的方向准不准,特别是将扶贫产业转化为支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规划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去,个别贫困村发展扶贫产业,盲目跟风、蜂拥而上,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有根据本村的资源禀赋和现有生产基础科学选择产业项目,导致产业同质化严重,个别产业发展两三年就不行了。比如,我所任职的芝麻村,之前有一个扶贫产业——“红星花海”产业园项目,种植万寿菊,发展乡村旅游,但是后期由于公司发展效益不行,导致该项目停滞。又如,现在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藤椒效益差、经营管理难、亏损严重,如何在“十四五”期间重新规划藤椒这一主导产业,是一个亟需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对于刚刚脱贫的地区,要在继续实施产业扶贫政策的基础上,有前瞻性地做好产业布局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否则反反复复发展产业,干部定不下心,群众也会有怨言。发展特色产业。要立足村级建制调整后的村情实际,持续完善麦冬、生猪、藤椒和优质粮油、蔬菜“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别是要鼓励跨村整合产业发展资源,让贫困村扶贫产业带动周边非贫困村一起发展,推动产业规模逐渐扩大。要结合本地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挖掘优势特色产业,避免同质化、低质化竞争,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之路,切实将扶贫产业向“振兴产业”转型。要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就地就近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推动农文旅体养跨界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三次产业齐头并进。要继续注重以扶贫车间带动群众增收,对于翰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2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