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教兴国战略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以科教兴国战略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从生产力发展进程看科教兴国战略
回顾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18世纪中叶之前,生产力的技术基础更多是经验,人类处于手工作业阶段,工厂或生产线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学校,生产力发展对科技与教育的依赖性尚不明显。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生产力的技术基础是机器,自然资源、资金和科技成为社会生产的驱动源,科技含量明显增大。20世纪中叶之后,计算机与互联网创生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科技对生产力的作用愈加凸显。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正进入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新阶段,人类社会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生产力发展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日益鲜明,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质生产力正在蓬勃发展。***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作为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新方向,新质生产力自产生之时,其发展速度就远超原有生产力,在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催生了新的社会需求,提升了当代社会的总体供给能力。新质生产力以新兴产业组织为载体,在构成要素、内部组合、整体功能上表现出全新的内涵和特征,需要全社会高素质人才、创新型科技、先进型设备等资源不断投入并深度参与。正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社会生产力的形态发生重大演变,时代对教育、科技、创新等要素有了更高要求,科技、教育兴国强国的巨大潜力才更加凸显,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也更值得重视。
从生产力要素看科教兴国战略
生产力经济学认为,现代生产力系统主要涵括四个层面基本要素:第一,载荷型或实体型生产力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是生产力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其他因素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物质承担者;第二,渗透型或附着型生产力要素,主要指现代科技,不以实体方式存在,必须附着于或渗透进实体型要素;第三,媒介型生产力要素,即科技的传递必须附着于某种媒介,主要是指现代教育;第四,运筹型生产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1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