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调研报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着力提升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是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重要内容,探索一条适合我市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全市提升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基础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列全省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2,比2022年缩小0.04。居民收入增加,有效提升群众消费能力,2023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元,同比增幅5.9%,增幅列全省第2。
    (二)城乡建设不断提质。“十四五”期间,全市高标准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户,老旧小区改造*个,老楼加梯投入使用*台,有效提升群众居住品质,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以上。实施农村黑臭河道整治,常态化配备河道保洁管护人员,并实现农村污水管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77%。全市46个村获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称号,50个村获省级传统村落称号。
    (三)社会安全不断筑牢。构建“三级指挥、四级联动、五级协同”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格局,每年投入6000万元用于网格化建设,网格知晓率、矛盾调解率、矛盾解决率均位列全省第一。深化“精网微格”工程,划分综合网格7066个、专属网格215个、“微网格”3.21万个。建立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两网”体系,实现一号对外、一体派单、闭环运行,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打实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四)民生实事不断发力。每年安排全部财力的75%以上、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培育了一大批在全国、省内有影响力的民生工作品牌,塑造了30多个系列民生品牌。建成“邻里中心·五美驿站”72家,社区人气不断集聚,日均到访社区人数上涨28.2%,月提供服务活动数增加34.8%,居民满意率提高21.4%,投诉量下降18.9%,促使社区真正“活”起来。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建有乡镇卫生院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个,村卫生室106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2个,基本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社会文明不断提升。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715个,持续开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构建起覆盖广泛、方便群众、精准服务的文明实践服务圈。建成市区十大市民文化广场,开放一批24小时自助图书馆、城市书房、阅读书吧,“数字博物馆”“掌上图书馆”投入使用。打造“梅郎故里、戏曲圣地”品牌,聚力提升里下河文学影响,合力传承郑板桥风骨,弘扬“百姓日用而不觉”的文化价值观,持续擦亮“健康名城、幸福*”城市名片。
    二、全市提升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短板
    虽然全市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我市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群众实际需求,城市功能品质、民生供给质量还存在差距和短板。
    (一)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影响着高品质生活构筑基础。2023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收入水平影响着消费支出,2023年我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元,全省排名第7位,与苏南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市高品质生活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民生需求多样化增加了高品质生活的供给难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消费需求、民生诉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征。但当前我市供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09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