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会议专题党课讲稿: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
前言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A总书记在会上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三个层面,提出了推动2024年经济工作取得更大胜利的方向和路径。
一、认识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受国内发展阶段和国际发展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我国经济在2023年遭遇了一定压力,然而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因此,必须清醒和全面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一)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具备的有利条件
2023年,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局部地区冲突仍在继续,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然而,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善于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具备大量有利条件,我国完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坚实支撑。
1.我国经济处于较为平稳的发展区间。2023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的第一年,从这一年的各项指标看,我国经济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区间。从经济增速看,2023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5%、6.3%、4.9%,经济处于良性复苏轨道。从居民消费看,2023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4万亿元,同比增长6.8%,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7%和7.4%。从对外贸易看,2023年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0万亿元。其中,出口达到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6%,贸易顺差仍然高达4.4万亿元,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比重进一步上升至58.3%。从固定资产投资看,2023年前三季度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7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可见,虽然在2023年遭遇了较大压力,但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仍然比较稳定,这就意味着2024年我国经济形势仍将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
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产业体系的发展质量将直接决定经济发展的质量。2023年,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同向发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实体经济的发展看,2023年,我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保持稳定。从企业利润指标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2023年8月就扭转了利润持续多月下降的趋势,利润同比增长17.2%,营业收入、利润均实现由负转正。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看,我国先进制造业正在加快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增速高于制造业投资5.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实现高速增长,造笔宝业三大指标继续全球领跑。从产业的转型升级看,我国产业体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进程加速,智能工厂建设规模扩大,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7000个,这些成果有效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
3.我国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理念居于新发展理念之首。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2022年,我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到30782.9亿元,迈上新台阶。我国经费从1万亿元提高到2万亿元用时8年,从2万亿元提高到3万亿元仅用时4年,这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从投入强度看,2022年,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的新水平,R&D经费投入强度水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2位,已经进一步接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大规模和长时期的研发投入,使得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高速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2022年,我国的科技创新表现在132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1位,较上年再提升1位;自2013年起我国的排名已提升了24个位次,连续10年保持稳定上升势头。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23年11月21日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由上期排名的第13位上升至第10位,我国进一步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
(二)清醒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内部环境来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问题一定程度存在。
1.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受局部地区发生冲突、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持续面临严峻挑战,供给制约、需求不足问题交织,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2023年12月,惠誉评级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大幅下调,降至2.1%。二是“逆全球化”趋势仍在加剧。在个别西方国家的影响下,当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个别西方国家滥用制裁手段,严重破坏国际贸易体系规则和国际金融信用基础,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三是全球债务创历史新高。全球经济在宽松政策的刺激下,债务增速和规模均远高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宽松政策导致的过度负债,对新兴市场影响深远。特别是许多在疫情暴发之前就面临债务压力的国家,目前正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60%的低收入国家和30%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债务压力,债务脆弱性正在上升,这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
2.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是重中之重。2023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经历“N”型增长,同比增速最高在4月达到18.4%,此后快速滑落;从7月开始,同比增速再次缓慢提升。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看,2022年全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8%,而2013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0%。显然,2022年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没有恢复至疫情之前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我国居民的收入增长也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速更为缓慢。202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8元,同比名义增长仅为5.2%,实际增长4.7%,不仅低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也显著低于经济增速,这进一步制约了我国消费增长。
(三)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实事求是地看,当前我国经济确实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一系列难题。然而,也要清醒看到,这些问题既不是我们之前没遇到过的全新问题,更不是让我们束手无策的无解难题。实际上,这些问题大多类似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的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这些问题已经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体部署,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新压力,我们更应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重点领域、关键领域、基础领域的改革开放,释放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023年,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果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二、方法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五个必须”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在总体原则上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总体方向上,要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局面。在方法论上,要始终坚持“五个必须”。
(一)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指出:“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0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