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帐本記载着一段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
这是一本长11厘米宽10厘米的小帐本,封面的右上角盖了一枚红色的公章,印文:闽清县手工业工会一区理发业筹备委员会。印章的下面用毛笔书写“郑尚养”(負责人),封面的正中央写了时间:“一九五二年农历正月”。左边写了:“理发簿”。打开帳本第一页,右边整整齐齐贴了三枚橙色的“旗球图”印花稅票,印花税票是1949年发行面值拾元,票面交接处盖上“郑尚养”私人印章,这是中央政府于 1949年 1
1月发行的第一套“旗球图”印花税票;左边是用毛笔书写的协议条文:本年经群众议明,每大丁工(饭三噸)米十六斤,每小丁工米乂乂,全年应理发二拾六次(因本年闰月加二次在内计算),如缺一次扣米一次,经议明清楚特此证明,工米应十月内交清以敷优待工人。第四组长郑庆盘,人民代表郑有刘,第五组长郑尚银人民代表郑庆桓。下面记录了:1952年元月至十二月剃头次数及证明人印章。经查证这是闽清县城关地区(一区),1952年闽清县手工业工会一区理发业筹备委员会成立时实施的实况记录。其中的郑尚养就是一区理发业筹备委员会負责人,
解放后国家要进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着手消灭城乡个体手工业,即今天的工商个体户,在当时虽然就总量看并不是经济的主体力量,但由于数量占绝对优势,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要从根上彻底消灭市场经济,首先就要干净彻底地消灭“工商个体户”。然而,个体手工业者既是私有财产所有者,又是劳动者;个体手工业具有分散性和低端性。从私有性、市场性角度讲要消灭个体手工业,从劳动者、分散性、必要性角度看,还要适当扶持。所以,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必然是循序渐进进行的,新中国成立前,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践过手工业合作社组织形式,这也是建国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政策手段。1950年7月,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城乡独立的手工业者和家庭手工业者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1年6月,全国合作总社召开第一次手工业生产会议,会议总结组织生产合作社的经验,拟定了合作社示范章程,目的在于推动手工业生产合作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手工业进行合作社组织形式调整,一直处于重点试办、典型示范阶段。据有关资料记载1952年全国手工业从业人员为736.4万人,加上农民兼营手工业生产人员有1200多万人,合计约为2000万人。从产值上看,全国手工业总产值1949年为32.37亿元,1952年增为73.17亿元,分别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6.9%和8.8%,占工业总产值的23.09%和21.36%。经过重点试办,这一年,手工业合作组织由300多个发展到2700多个,社员人数从8万多人增加到25万多人。
1949年 11月发行“旗球图”印花税票的贴用;说明了解放初新中国己严格实施税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税收不统一,中央政府于 1950年 1月 30日公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于 12月公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并于 1951年1月公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从此统一了印花税法。在此期间,中央政府分别于 1949年 11月发行“旗球图”印花税票;于 1952年7月发行“机器图”、“鸽球图”印花税票,并一直用到 1958年。
新中国初期,档案管理不规范,象帳簿这些东西沒有保存好流失了,上述资料虽然经济价值不高,但它记录了解放后国家要进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中一段历史,非常珍贵,这些民间收藏不仅填补了档案资源的空白,也为研究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它记录了历史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
作者: 陈孔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gongyuan.com/1017.html